第二十二章

    话说自敬斋与邹荷悦谈过以后,邹荷悦的确动了改嫁的心思,一是因为杨家正逐渐没落,再无当初的权势;二是邹氏年纪尚轻,倘若往后的日子都要守寡,倒也没什么,只是带着三子一女,还有忙不完的事情,让邹荷悦短短一年便尽显沧桑,她不敢想象以后的日子。虽说在杨家,不必忧心衣食,但无尽的空虚,着实让她忍受不了。当敬斋说不会反对邹荷悦改嫁时,邹荷悦便久久不能平静。

    邹父在杨府住了三日,临走时,邹父对邹荷悦悄悄说道:“亳州知府是我的故交,他的长子也是去年刚刚丧偶,我同他商量过,如果你没有什么意见,我可让你嫁去亳州。”邹荷悦听闻,赶忙将父亲送走,回到房间后,盯着铜镜,陷入了沉思。

    自杨青回到新都为敬廷守孝后,杨一清、张璁等人便盯着杨家,一直在寻找机会报复杨家,即便杨敬廷早已去世,二人依旧忌惮杨青在朝中的影响力。眼见黄萍怀孕时没有将其弄死,便又在黄萍的生产上下了功夫。二人首先估算黄萍的生产日期,随后又吩咐全城稳婆,不允许给杨家接生,而杨家人竟还毫不知情。

    眨眼的功夫,黄萍已然接近了生产的时间,敬斋匆忙吩咐下人前去找稳婆来。谁知过了许久,才见下人气喘吁吁的跑回来,说全城的稳婆都不能替杨家接生。杨青顿时心急如焚,而敬斋在一旁,亦察觉到了不对,在心里暗自忖思道:“杨家人平日和善,并不曾有人做过什么恶事,为何如今却全城稳婆都不敢前来接生呢?”但来不及多想,当务之急便是黄萍能顺利生产。敬斋也是急到团团转,不知如何是好,突然他想到自己的堂嫂,在年轻时曾学过几天接生,后来因见到一户人家产妇因难产而死,便再也不敢接生了,这几十年过去,不知堂嫂是否还能接生,但目前他也无法,只能立刻雇车前往堂嫂家。也是黄萍命不该绝,堂嫂正好在家,听闻是敬斋家的侄媳妇,便立刻随敬斋赶往杨府,虽备受折磨,但好歹黄萍依旧平安生下了个儿子,母子皆安好。杨家人都非常高兴,敬斋亦封了一个百两银票的红包给堂嫂,随后又留她为刚出生的幼子做完洗礼,才开开心心的离去。

    杨青听闻黄萍又给他生了个儿子,心中也是十分开心,使他从刚刚失去两位至亲的悲痛中缓了过来。黄萍见儿子生的十分漂亮,亦非常高兴,不禁食欲大增,短短的月子时间,便吃胖了十余斤。一日晚饭后,黄萍正在房中哺喂孩子,杨青从外面买回许多用品,回到房中时,正好见到此景。黄萍见状,便问道:“见你整日忙碌,如今孩子已降生一个月了,而你却不知给孩子起个名字。”

    杨青见状,急忙安慰道:“夫人莫怪,我早已想好了名字,只是还未来得及与你商量,连日忙碌,又让我忘了这事。”

    黄萍道:“这么重要的事情,你也能忘记,他日这孩子莫不学你哩!”说罢故作怒嗔。

    杨青上前搂住黄萍道:“此事我竟给忘了,是徽平该死。”说罢杨青便从怀中掏出一纸,只见纸上写着‘兴’字。黄萍见状,读到:“杨兴仁,此字何解?”

    杨青道:“自嘉靖朝以来,杨家便开始没落,到如今,却也再无一人在朝为官。自我祖辈以来,杨家一共出了七位进士,到如今,却也没有什么新的成就了,我便希望此子日后能担起复兴杨家的责任来。”

    黄萍见状,又说道:“即使如此,你又如何知道你的几个儿子就考不中进士?况且哪个学士不是十年寒窗苦读而来,即便杨家现在没有进士,杨家如今在新都也算得个名门望族,他日定然能重振你老杨家。”

    杨青道:“夫人说的事,那便不止复兴,兴旺也罢,全凭夫人说了算。”

    黄萍见状,与杨青一阵打闹,方才各自歇息去。

    话说杨一清听闻黄萍顺利生产,且是族中老人为其接生,也没有什么办法,只能暗暗咬牙切齿。这时张璁在旁说道:“我听闻杨徽平有二子,正在国子监读书,不如我们想办法取消了他们监生的资格,倒也算出得了一口恶气。”

    杨一清闻言,说道:“哦?可有此事?”

    张璁道:“确有其事,二人分别叫杨志仁、杨同仁,是前兵部右侍郎杨敬阁所荐,以监生身份进入国子监读书的,而杨敬阁正是杨敬廷的胞弟。”

    杨一清闻言,豁然开朗。随即便找到国子监祭酒林坤,说出了将杨志仁、杨同仁二人踢出监生的想法。怎料林坤是为正直大臣,当即便对杨一清说道:“《祖训》有言,所有三品朝廷大员子孙,皆可以荫封国子监生员,从而进入国子监读书。国子监是大明朝庭的根基啊,杨大人为何会因私事而擅动职权,将大明朝的人才踢出去呢?”随后又对杨一清一顿说教。

    杨一清闻言,顿觉羞愧难当,当即便向林坤作揖认错,并保证再也不会动杨家人了。“俗话说宰相肚里能撑船,我应宁竟然如此狭隘,实乃品行不端啊!”杨一清如实想道。

    回到府中,张璁便匆匆赶来,询问结果。杨一清闻言大怒:“匹夫乃真小人也!我杨应宁一生清明正直,不竟受你蛊惑,擅动私权,为祸他人!”说罢便将张璁轰了出去。张璁见此状况,也是不明所以,只得悻悻离去。

    要说这张璁,可真不是省油的灯。当初在礼部观政时,便多次僭越行事,只为讨嘉靖喜欢。这一招果然奏效,短短五年时间,便从礼部观政,一路直上到如今的太子太傅、吏部尚书、谨身殿大学士的位置,此人手段可见一斑。被杨一清轰出来后,张璁极其愤怒,私下便想着报复的法子。

    杨一清本就被愤怒冲昏了头脑,所以才做出报复他人的行为,要不是林坤骂醒了他,他还不知要错到什么时候呢!

    要说这林坤,身份也是不简单,他是弘治二年进士,也是从翰林院做起,弘治五年便做了国子监祭酒。明朝国子监祭酒任期为三年,凡是能做到国子监祭酒的人,一般都能飞速升迁。若不是后来刘瑾为祸,林坤早已成为内阁大臣的一员。武宗时期,林坤一度被罢,直到刘瑾被诛后,才官复原职。后林坤一路做到了南京兵部尚书兼吏部尚书,这才史上是少有的,上任国子监祭酒严嵩升迁后,便一直无人继任,嘉靖不得已便派遣林坤顶替兼任。林坤在国子监做了十八年的官,朝中大小官员有不少曾经都是林坤的学士。要说这位德高望重的人,所说的话,定然是一呼百应,连嘉靖也对其十分敬重,也难怪杨一清即便身处内阁首辅的位置,依旧对林坤唯唯诺诺。

    杨一清自从林坤家回来后,便开始反思近年来的所作所为,近年来除了针对政敌,学业上毫无建树,政绩上也并没有什么成就。想到此处,杨一清自责不已,随即便吩咐下人,给杨家人道歉,并附上亲笔书信一封。杨青读后释然,随即也回信,二人这才冰释前嫌。

    话说张璁在被杨一清轰出府后,感觉十分屈辱,立志要狠狠报复杨一清。这倒也让杨家缓了过来,因为张璁与杨家既无大恨,也无深仇,张璁全力对付杨一清时,必定不会再管一位已罢官的杨青。这不,还真给张璁找到了机会。之前除掉刘瑾的大功臣张永,因深的武宗信任而受到重用,嘉靖继位后,御史萧淮眼红,设计陷害张永,说其在江西贪污受贿,视明朝法律于不顾。嘉靖新继位,便直接罢黜张永,并将其发配到孝陵焚香。而张永当初用的正是黄稔与杨一清的计策,所以张永与杨一清关系也还算要好。张永被罢黜后,杨一清曾多次为其鸣不平,此番杨一清被林坤骂醒,也下了为张永平反的决心。

    次日杨一清便上书,表明张永在铲除刘瑾时的功勋,又阐述了他在江西时的政绩,证明张永定然是受人构陷。嘉靖读罢,也觉事情蹊跷,随即便着手调查此事,这一查不知道,竟查出了个惊天大案(此为后话)!随后嘉靖将张永官复原职,并封为掌御用监,提督团营。

    张璁见杨一清为张永平反,这便找到了机会。首先张璁收买了杨一清府邸小厮,随后又将一些钱银及一封模拟张永手迹的书信放置在杨一清的书房,随后便向嘉靖弹劾杨一清,说他因收受了张永的钱财,所以才会为张永讲话。嘉靖信杨一清的为人,便反问张璁道:“杨阁老的为人朕很清楚,你为何在此陷害于他?”

    张璁闻言,亦是大吃一惊,明显嘉靖信任杨一清要大于信任他张璁。随即跪伏说道:“我前日已从杨一清府中人打听得知,杨府现在定有张永的亲笔书信呢!”

    嘉靖不信,于是派遣锦衣卫前去搜查,果然见带回一些钱银,及书信一封,打开来看,正是张永的笔记。嘉靖勃然大怒,正打算严惩二人,突然听锦衣卫来报,说张永昨夜就死了。这下杨一清有口难辩,嘉靖随即下令严惩杨一清。

    朝廷里面被杨一清平反的人不在少数,此时大都人人自危,不敢替杨一清说一句话。随后杨一清便被剥夺了内阁首辅的位置,由张璁暂时顶替。张璁在得逞后,还哈哈大笑起来,说道:“应宁老儿,岂敢与吾辈后生作对?”

    杨一清因张璁陷害而下狱,在狱中,狱吏见杨一清衣着单薄,就拿来了一些厚的衣服,并给其带来了棉被,时常还为其带去酒肉,至于杨一清并未在狱中受到太多的苦。但狱吏不知,杨一清患有背疽,最忌酒肉,且牢中环境阴暗潮湿,致使杨一清犯起病来,令杨一清痛苦不堪,常常疼到也不能寐。嘉靖听闻,并未为其治疗,至于不到一个月,杨一清竟痛苦死于狱中!杨一清死后不久,张璁接任杨一清成为内阁首辅,从礼部观政到内阁首辅,张璁仅仅用了不到六年时间。林坤听闻杨一清惨死狱中,十分悲痛,亲设祭坛祭奠,同年感到朝廷奸臣当道,向嘉靖提出归养,嘉靖允许,第二年,林坤亦在福建老家病逝。

    话说自张璁将矛头递向杨一清时,杨青倒轻松了,听闻杨一清惨死狱中,亦是十分悲痛,当即为杨一清写了祭文,并在府中祭拜。虽然杨一清过去对杨青有过许多不当行为,但再杨一清向杨青认错时,两人便早已原谅了对方。黄萍见此,也为杨青改变感到欣慰。

新书推荐: 这只小草神是俺拾的嘞 快穿:社恐宿主她不干了 开局躲神避魔,原来我是大佬啊 逍遥尘世子 这是僵约,你是认真的吗? 致我未曾谋面的青春 破天战尊 消失的天堂?游戏开始! 皇帝宠臣?不,我一身反骨! 扶桑剑心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