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八章

    正德七年春,李东阳向武宗告假请辞,但武宗没有了宦官出主意,内阁平日帮他处理许多繁杂事务,他信任李东阳,不舍得让其就此离去,于是拒绝了李东阳请辞的请求。武宗说到:“李阁老劳苦功高,理应该安享晚年了,但日前各地动乱四起,乱民起义还未平息,朕实在无人可用啊!”

    李东阳道:“文渊阁大学士杨仲舒有大才,他定可平定□□。”

    武宗道:“杨阁老朕另有他用,日前朝中混浊,没几个有用的能臣。”

    李东阳又道:“刑部右侍郎□□轩也颇有些能力,圣上也可重用。”

    武宗道:“黄大人今年在平叛戍边上功不可没,但年事已高,怕是难再奔波劳累。”

    李东阳无奈,只得继续担任内阁首辅的位置。九月下旬,直隶、山东、河南、江西等义军相继被平定,武宗皇帝念李东阳功劳,封李东阳为左柱国大臣,并恩荫其子侄一人世袭锦衣卫正千户。欲封杨敬廷的一个子侄为锦衣卫世袭千户,敬廷推辞,又改封为正六品文职,但敬廷还是拒绝了。这不是敬廷第一次拒绝武宗皇帝的荫封,武宗见此,便不再坚持。只有敬廷心里明白,分享了太多的皇权,必然不是福荫,他日必定招致祸患。且子侄辈良莠不齐,难免不会受其拖累。再者,今日封一个,明日封一个,其他未被封官的晚辈会不会有所嫉妒,都被封官了,也就不会有人再努力作学问,此必是衰败之象。还不如让他们靠自己的努力去搏得一些功名,依据自己的能力作出一番事业。事实也确如此,许多人不是因功或者名被封官后,后世往往多出不肖子孙。

    又过了一月有余,李东阳大病,敬廷前往探望。敬廷来到李府后,只见李东阳虚弱的躺在床上,连起身都显得十分艰难。敬廷见此,也十分难过,忙转身问到:“可有郎中前来诊治过?”

    李东阳长子李沫答道:“圣上已派太医前来看过,说是年事已高,且劳累过度,需要好好休息一段时间。”说罢就听见李东阳苍老的咳嗽声传来。

    敬廷忙上前查看,问到:“阁老还需保重身体,大明江山可少不了你李大人啊!”

    李东阳微微一笑,虚弱的说到:“老夫年事已高,不能再劳累了,阁中大事,还请杨大人多多费心。”

    敬廷道:“仲舒谨记,还望阁老好好修养,暂且不必操劳朝中之事。”李东阳微微点头,随后又躺下身去。敬廷又交代李沫一些事情,才离开府去。

    敬廷从李府出来后,并未直接回府,而是去找了老友程耀文。自上次杨青中状元以后,敬廷便再也未曾与耀文好好聚过,灵茵的缘故,两家人还是经常走动的。自耀文擢升到京城以后,两家人走动便更多了起来。此时耀文也已生三子三女,长子祖硕,字初平;次子祖恪,字太平;幼子祖德,字开平。长女贝清,字瑰琦;次女菀清,字繁玉;小女蕙清,字芷兰。长子程祖硕晚于杨青两年取得进士,现官任通政使司副使,享正四品禄。耀文年纪稍长于敬廷,在弟弟耀武周岁时认识,之后便一直都有来往,两人虽同朝为官,但极少有碰面的时候。

    敬廷走到耀文府邸时,已接近正午。时耀文正在书房撰写奏折,见下人来报:“门外有一人求见,自称是大人您的老友。”耀文不知是敬廷到访,遂草草交代让其带至前厅。耀文又写了好一会儿才从房中走出,行至前厅,果然看见一人正坐在那里吃茶,定睛一看,居然是敬廷,才又惊又喜的说到:“仲舒?真的是你?”

    敬廷见耀文出来,忙起身作揖:“见过伯章兄,仲舒近来公事繁忙,一直没空来看望伯章兄,还望兄长见谅。”

    耀文也忙作揖道:“仲舒贤弟言重了,如今贤弟位居内阁,公事繁重,还抽空看望为兄,为兄感激涕零。”说罢又忙招呼敬廷坐下来,敬廷这才坐了下来。

    耀文又道:“仲舒贤弟今日怎么得空,往寒舍探望?”

    敬廷道:“伯章兄你也知道,宦官刘瑾刚除,朝中可用之人较少,又有乱民为祸,朝中事务的确非常繁重。今日恰逢探望李东阳大人,忽然想起好久未见过兄长,遂顺路过来坐坐。”

    耀文道:“李大人怎么了?”

    敬廷道:“兄长还不知道?”

    耀文道:“伯章不知!”

    敬廷道:“李大人近日病重,已有数日未曾上朝了。”

    耀文道:“可曾有太医前往观诊?”

    敬廷道:“圣上已派太医前往诊治,李大人只是劳累过度,加上年老体迈,一时熬不住才生病了,稍加休养,也是能好起来的。”

    耀文道:“那就好,那就好。”耀文还是非常敬重李东阳的,二人年纪差别并不算太大,李东阳留下非常多的文章诗词,让耀文十分敬佩。

    敬廷又说到:“估计李大人病愈后就要告老还乡了。”

    耀文不解,问到:“李大人已历六朝,劳苦功高,确实该退下去了,不知谁会接任李大人职位?”

    敬廷道:“仲舒不敢妄加揣测,听凭圣意就好。”

    耀文又想到灵茵,于是说道:“灵茵妹妹可好?已有许久没见过她了呢,好生想念。”

    敬廷道:“安好,只是近年来的操劳,身体已大不如从前。”

    耀文道:“时光冉冉,不觉都已老去,昔日画面,还如同昨日一般”耀文不免有些伤怀,

    耀文并没有再多说什么,两人又叙了一阵旧,又嘱托敬廷,让灵茵常常过来坐坐,便招呼敬廷吃午饭。敬廷也不好推辞,只因的确许久未曾拜访老友,倘若推辞,怕是会让耀文心生嫌隙。饭毕时已至未时,敬廷才缓缓离开耀文府邸。

    回到家后,敬廷对夫人灵茵转述了耀文的话,灵茵也不觉红了眼眶。

    又过了几日,武宗突然召敬廷到御书房,敬廷大致猜出,必定是李东阳上奏请辞了。敬廷来到御书房后,见武宗正在观看奏折,这对于杨敬廷来说是罕见的,在敬廷眼中,武宗一直都是一副玩世不恭的态度,如此认真处理政务的时候真是少见,心里也不免欣慰起来。

    武宗见敬廷来到,随后让其平身,随后说到:“爱卿可知今日为何召你前来?”

    敬廷道:“微臣不知,还请圣上示下。”

    武宗也不说话,递给敬廷一个折子,敬廷从太监手中接过一看,果然是李东阳的辞呈。敬廷早有准备,于是说到:“李大人他......”

    武宗道:“李大人已请辞了许多次,我都没有允许,但这次他因朕而累倒,朕实在于心不忍,打算放他回去。”

    敬廷道:“李大人是六朝元老,在内阁三十余年,劳苦功高,内阁离不开李大人啊!”

    武宗道:“李东阳固然劳苦功高,但毕竟年老,朝中迟早还需新人来为政。”

    敬廷道:“既然如此,也只能望李大人安好,望圣上念李大人功劳,好好犒赏一番才是。”

    武宗道:“这个是自然,如今华盖殿大学士位置空缺,杨大人认为谁更合适继任?”

    敬廷道:“臣下不敢妄自菲薄,圣上必然已有合适人选,臣等听凭圣上安排。”

    武宗道:“没有谁比杨大人更适合华盖殿大学士的位置了。”

    敬廷忙俯身跪下,慌忙说到:“圣上三思,内阁首辅事关重大,切不可儿戏。那王鏊便十分有才,谢迁谢大人也才学无双,足堪大任,而仲舒才疏学浅,实难当大任啊!”

    武宗道:“杨大人过谦,内阁首辅非迂腐书生可胜任的,而杨大人你,平定河北、滇、贵、川等地叛乱功不可没,论才学,你不必他们两人差,论功劳,你也是功劳最甚,这位置还非你不可。”

    敬廷道:“圣上三思。”

    武宗道:“就这样决定,明日早朝便下旨昭告群臣,你且退下吧。”敬廷这才唯唯退下。敬廷确实是武宗内阁首辅的第一人选,王鏊、谢迁虽有才,但二人泥古不化,多次召他们返回都被拒绝,这种情况,即便强行让他们回到朝廷,怕也不会再尽心尽力为他做事了。而李东阳在奏折中,也多对杨敬廷的夸赞和推荐,除杨敬廷外,也的确没有更合适的人选了。

    果然在第二日早朝,武宗当朝宣布了擢升杨敬庭为少师、太子太师、华盖殿大学士,封右柱国大臣。随后赐李东阳月食八石禄,恩荫其侄李兆延为中书舍人,李东阳、杨敬廷当朝拜谢。退朝后,满朝官员争相庆贺二人,二人也一一道谢,许久以后,才各自散去。

    敬廷任内阁首辅后,处事果然熟稔。各项事务都被他处理得井井有条,敬廷上任第一件事,便是让武宗下“罪己诏”,并求大臣上书直言,此时恰逢乾清宫遭遇天火。借此机会,他和同僚们一起上书,劝武宗早朝,用膳以后,要亲自到祖庙举行祭祀,对两宫太后要更加孝敬,勤于每天的经筵讲习。又当面建议广开言路,了解下情,收还边疆亢兵,革除侵害百姓的宫市,关闭皇家商店,放出宫内的僧人,减少修建的工程,裁削织造的项目,共十多条,都很切中时要,但武宗从头至尾都没有看此奏折。好景不长,不过两个多月,敬廷收到家中噩耗,父亲杨耕前日病重,日前已驾鹤西去。杨敬廷悲痛不已,当即向武宗告假,武宗不许,敬廷以辞官相胁,武宗这才放他回去,并特许他为父守孝三年。在此之前,阁中大臣没有三年的守孝期,可见武宗对敬廷器重如此。

    敬廷与弟弟敬阁一同回到新都后,杨耕才下葬,弟弟敬轩和敬斋操持了整个丧礼。自敬廷升到京城后,便极少回家,敬阁也在京城为官,家中全靠敬轩与敬斋把持。二位弟弟也没有让两位哥哥失望,杨家日益兴旺,家中老有所养,幼有所教,已从杨家走出数位举人进士了。敬轩与敬斋作为族中长辈,没少为他们操心,日前都有所成就,倒也宽慰了二人。朝廷也曾邀二人入朝为官,二人皆以无功名在身而推脱。只因敬廷怕遭人口实,说他杨敬庭结党营私,特告诫两位弟弟,不可再入朝为官。弟弟们也理解敬廷,毕竟家里太多人为官,则更易招致祸事,所以二人便一心教育族中晚辈,二人也尽心尽力,杨氏在当地具有极高威望。

    回到新都后,敬廷致信杨青,告知家中情况,并交代杨青一定要勤于政事,认真读书。杨青回复,随后三年均以书信来往。

新书推荐: 这只小草神是俺拾的嘞 快穿:社恐宿主她不干了 开局躲神避魔,原来我是大佬啊 逍遥尘世子 这是僵约,你是认真的吗? 致我未曾谋面的青春 破天战尊 消失的天堂?游戏开始! 皇帝宠臣?不,我一身反骨! 扶桑剑心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