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趣阁 > 都市言情 > 明月昭昭 > 惊荷梦(二)

惊荷梦(二)

    “陛下,这才是真正的异动。”

    此言一出,满殿哗然。

    “你胡说!”江云期再也顾不得规矩,指着谭啸叱骂,“五皇兄自到了浦平,就一心扑在赈灾的事上,本王日夜跟在皇兄身边,他哪里又认得了什么逆犯?”

    谭啸眯了眯眼,笑问:“六殿下,寿宴当夜,老臣绮春园的牡丹可还能入眼?”

    言外之意,当夜江枫遇刺,江云期并未在现场亲见,说出的话自然不可作为证供。

    江云期心里可没那么多弯弯绕绕,他见老贼冲他笑,又提及绮春园,当即得出结论——

    好哇,这是找他父皇告状来了。

    他堂堂皇子,盛京城里出了名的草包纨绔,还怕这等威胁?

    他忽然跪下,朝殿上一拜:

    “父皇,儿臣是没有什么出息,去安平侯的绮春园玩了几天,父皇要打要杀,儿臣认了。”

    殿中气氛一滞,太子江云谏微侧过脸,示意他噤声。

    他却像是丝毫没察觉到殿中众人奇异的目光,自顾滔滔不绝:

    “但安平侯方才那番话纯属血口喷人,皇兄在浦平,日夜忧心筹粮,后来又和陆翀拟定工赈方案,绝对没有不臣之举。反而是安平侯,他勾结县中的富户……”

    “云期。”建宁帝开口将他打断,“朕知道此事不与你相干,不必再言。”

    嘿,逃过一劫。

    江云期趴在地上冲谭啸得意一笑,一骨碌起身,拍了拍衣袍站好。

    建宁帝微一抬手,将帷幔拨开一线,阴沉的目光直射向江枫。

    “襄王,你怎么说?”

    声调平平,听不出喜怒。

    江枫这才侧迈出一步,道:“回父皇的话,儿臣没有做过。”

    其实刺杀一案,人证物证俱全,谭啸方才的一番话虽然诛心,却并不足以起到扭转乾坤的效果。

    于是江枫没有再辩,殿中又陷入了沉默。

    父子二人在沉默中对峙良久。

    建宁帝淡漠地看着他这个不肯服软的第五子,陈年旧事一幕一幕浮现在眼前,久违的失控感令他的心中涌起真切的厌恶。

    “逆犯一事,你就没有什么要向朕解释的?”

    台阶递到了脚边,众人都明白,这已经是建宁帝的让步了。

    江枫这时其实只需顺着他的话为自己辩驳两句,或者如江云期一般撒个娇,赞一声父皇英明,这事便算揭过。

    可是对当年旧事耿耿于怀的,不只有建宁帝。

    永康大长公主那封泣血的手书,一字一句叩问着江枫的心。

    多少无辜之人死于君王的猜忌之心,制衡之术?

    御座上的人,从来都只选择相信他自己所愿意相信的。

    “父皇若要听信逆贼所言,儿臣无话可辩。”

    江枫的双眸沉静依旧。

    建宁帝缓缓将手落到膝上,那道纱幔立时跟着落下,再度横隔在父子二人之间。

    “信与不信,总要审过了才知道。”建宁帝倏地抬高了声音,“刑部——”

    “父皇!”

    说话的是桓王江云清,薛九山默默把嘴边的话咽了回去。

    这位桓王殿下与七皇子江云稷是一母所出,心无大志,镇日只知度曲染墨,吟风弄月,早早便去了藩地蜀州,此次回京,是为贺建宁帝七月迁宫。

    方才谭啸一番话牵涉宋涟,是以太子和清流需得避嫌,都没有立场来劝;邓党与谭啸是一边,更不能拆自家人的台。

    江云清远离庙堂,不涉党争,此刻倒唯有他说的话,建宁帝或能听得进去。

    他拱手道:“云风的秉性,父皇最清楚。他这些年镇守北境吃了不少苦,此番父皇派他去汀州赈灾,他也办得很周到。若说他有异心勾结逆犯,儿臣是断然不信的。如今谭啸谋害皇子在先,挑唆天家父子情分在后,若父皇真听信奸人所言,惩治了云风,不单遂了奸人所愿,恐怕更会令大周的将士们寒心。”

    江云谏松了口气,朝江云期江云稷二人使个眼色,三人上前一步,一齐拱手道:“请父皇三思。”

    江云谏接着道:“父皇明察,谭啸方才所言皆是捕风捉影,并无半点实证,云风当夜与死士拼杀,右手被刀割得血肉模糊,险些废了。若非天佑我大周,北境岂不又要折损一员将才?”

    思及北境的局势,建宁帝冷静下来,谭啸是自寻死路,他又何苦为了这么个将死之人失了北境的军心。

    他于是自殿头官的手中接过薛九山的奏本,道:“都起来罢。”

    看奏本的间隙,他抬头淡淡瞥了江枫一眼,问:“手上的伤怎么样了?”

    “已无大碍。”江枫行了个任谁也挑不出错的礼,沉声道,“谢父皇关怀。”

    话音才落,鸦雀无声的大殿上,忽有人长长地出了口气。

    众人循声看去,正是方才随江云谏拱手的七皇子江云稷。

    他抬手抚膺,用恰能被人听见的声音小声叹道:“五皇兄,你方才真是吓死我了,幸而父皇英明,我就说嘛,父子哪有隔夜的仇呢?”

    父子没有隔夜仇,江枫却因当年大长公主之事长居北境,众人只道他不得建宁帝欢心,但在建宁帝看来,他这第五子又何曾把他们这点父子亲情放在眼里?

    这话看似无心,却实实在在扎了江枫一记软刀子。

    江枫没有作声。

    他厌倦这样无休止的暗流涌动,他终究要回到战场杀敌,快意生死。至于建宁帝如何看待他,如何处置他,他不在乎。

    建宁帝合上奏本,目光扫过跪地的谭啸,苍老的面上竟丝毫不见惊惶。

    他微微摇头,道:“经三司议定,安平侯谭啸等人谋害皇子,廷议既明,悉如所拟,监候处决。”

    薛九山和杨茂迈出一步,正要领命,柳昭却忽然唤了声“陛下”,将他二人打断。

    “咚”、“咚”、“咚”,奉天殿中,骤然有几声鼓响激起心弦震动,声色浑厚,宛若雷鸣——

    柳昭心中一凝,自袖中拿出昨夜写好的奏本,入目竟是空白一片。

    而纱幔之下,建宁帝的面色变得极其难看。

    被敲响的,是午门外的登闻鼓。

    登闻鼓是自古流传的旧制,而大周太|祖时期,在旧制之上又新增“叩阍”之制。凡有大冤之人,皆可于午门前击鼓鸣冤,而凡是叩阍的案件,皇帝必须亲自处理。

    大周建国早年,帝王勤政,叩阍之制尚能勉强落实。可延至建宁一朝,虽说祖宗之法不可变,叩阍案件照旧处理,叩阍的条件却变得极为严苛。

    许多击鼓的百姓被冠以击鼓造衅的罪名,后来邓党逢迎上意,更是在登闻鼓旁假设侍卫看守,驱逐击鼓之人,登闻鼓从此形同虚设,已多年不曾响过了。

    六科的官员赶到午门时,鼓旁已自发聚集了许多百姓。

    守卫的瞌睡被鼓声惊醒,正与击鼓之人缠斗得不可开交。

    那官员定睛看去,击鼓之人身披黑袍,一招一式灵活迅捷,躲过守卫攻击的间隙,还能不时抡起鼓槌击响登闻鼓。

    百姓们站在外围,议论纷纷,时而大声喝彩。

    那官员清了清嗓子,高声道:“陛下有旨意,都住手!”

    话音落,双方止了争斗,各自退开。

    “你——”那官员看向击鼓之人,才说了一个字便愣住,因他发现,击鼓之人竟是个女子。

    一袭黑袍衬得面色愈发苍白,唇色寡淡,可她清致的眉眼间竟流露出决绝刚毅之态,令人不敢逼视。

    就在他愣神的这个当口,那女子已朝向午门跪倒,她将手中的奏疏高举过头顶,一字一句道:

    “民女林和,先芷阳知县林逸之女,定远将军林烨之妹,现有内阁首辅邓秉欺君误国,构陷忠良的罪证,思及平越军万余之众尚衔冤泉壤,未蒙昭雪。恳请面见陛下,呈供御前。”

    她的声音虽不大,但字字句句皆落入围观百姓的耳朵。

    那官员情知办砸了差事,霎时魂飞天外,忙令左右:“带走!”

    百姓们早已炸开了锅,当着这些科道官员的面纷纷议论起来。

    “怪道说‘玉山积古雪,不洗髓中冤’,看来传言不是假的。”

    “我当年就说呢,定远将军围城七日,局势大好,怎么说降就降了,原来里头真有天大的冤情。”

    “说起当年,小宋大人携士子死谏,还被下了诏狱不是?好些个学生死在里头,听说文章都写得极出色的,闹得那几年人才凋零,青黄不接了。”

    也有不以为然的。

    “无凭无据的事,莫要胡乱揣测,当年林烨投降,可是太子带回的军报,今上亲自裁夺的案子,怎会有疏漏?”

    “正是。林烨投降南蛮,判了满门抄斩,哪里又冒出来这么个妹妹?我看此事可疑。”

    官员们情知此事捂不住,领着守卫亡羊补牢,驱散午门前的百姓。

    “孰是孰非,陛下自有公论,散了吧。”

    这厢议论地热火朝天,临近午门的人群中却突然爆发出更大的骚动。

    原来那官员恐女子身怀利器,令她于午门前褪下黑袍,才许上殿。

    那女子依言解下斗篷,一头青丝如瀑披散两肩,而更令人震惊的是她一身生麻布衣,左右上下皆未缉边。

    “是斩衰!”人群中当即有人叫道。

    斩衰乃是大周丧礼五服中最重的一种。

    “穿这样的重孝如何上殿面君?”

    “算起来林小姐三年孝期未满,为父兄服丧也是常情。”

    百姓又开始了更为激烈的议论。

    那官员多番犹豫,为免激起更为沸乱的民议,仍是引她至偏殿等候。

    然而事与愿违,林小姐击鼓鸣冤,着斩衰面圣的消息承载着那首二十八字的打油诗,不出一个时辰,就传遍了盛京的大街小巷。

    奉天殿中,罕见地起了一丝微风,为免纱幔拂到建宁帝的脸上,几个小宦官环跪在御座四周,替他拉扯着。

    六科的那名官员战战兢兢奏完了外头的事,官员们大气不敢出,静静等待着御座上的吩咐。

    搅局之人出现,谭啸岂能放过这个机会?他忙高声道:“陛下,老臣怀疑这林氏女正是当夜出现在江上的逆犯!近日京中的流言起于江南,恐怕也是此人所散布。”

    建宁帝的颌骨在皮下微动,小宦官隔着纱幔偷瞧了一眼,见他牙关紧咬,慌忙把头垂下去。

    “退出去。”

    建宁帝发话了,御座旁的小宦官们扎好纱幔,躬身退开。

    阶下跪着的六科官员应声“是”,正要起身,忽听上头又道:

    “去了丧服,带上来。”

    他这才反应过来,方才的话不是对他说的,忙又伏拜于地。

    “回陛下的话。”那官员颤声答:“那女子执拗的很,不、不肯除服。她说……若旧案得以昭雪,一切刑罚,她甘愿领受。”

    “啪嗒”一声,建宁帝手中的奏本落到地上,他环视着满殿的官员,试图从他们各自的神情中看出破绽。

    愠怒的弓弦已经拉满,风自殿外吹开纱幔,建宁帝利箭般的目光直射过来:

    “你们一个个的背着朕,做得好大事。”

    百官齐刷刷跪倒在地。

    张铣终于开口:“陛下,此女先是击鼓造衅,后又不肯除服,着孝服上殿乃是大不敬,且其自称林逸之女,便是逆犯之后,不若暂押大理寺,容后审理。”

    江枫心中那根弦倏然绷紧,张党不愿牵连太子,为逼人改口,自会无所不用其极,若月明落到大理寺的人手里,焉有活路?

    他正要辩驳,已有人先于他开口。

    “陛下。臣以为此案当立即朝审。”

    说话的不是别人,正是才被建宁帝钦点为兵部左侍郎的柳昭。

    “早在五月,便有关于此案的打油诗在民间流传,今日林氏女着重孝击鼓,午门前的一番话必将在民间引起更大的舆论,臣以为,一味弹压只会损害陛下在民间的清议,若能在朝审上了结此案,反而不留话柄,杜绝后患。”

    这话说得不无道理,平越军一案本就是震惊朝野的大案,当年草草了结,不单民间议论甚嚣尘上,更伤了南境士卒的士气,此案之后,南境从此攻守异形,南境水军再不复当年的武勇。

    然而话毕,众人的目光有意无意的,都瞥向邓秉。

    另一边,江云谏的面色忽转为惨白,撑在地上的双手软倒下去,额头重重磕在地上,砸出好大一声响。

    “殿下!”张铣惊呼出声,迈出一步。

    宋涟离得最近,忙将他扶住。

    “柳大人所言未免太过武断。”张铣道,“此女身份未明,若她并非逆犯之后,则是击鼓造衅,妖言惑众,致使江南民心不稳,理当交有司处置;若她真是林氏女,便仍是重犯之身,交付大理寺并无不妥。”

    柳昭拱手:“陛下,叩阍之案交由天子亲审乃是祖制,祖制不可违。况且——”

    他看了一眼前方邓秉的背影,淡声道:“平越军一案牵涉邓阁老,若交由大理寺来审,恐怕不能服众。”

    谁不知大理寺由张党把持?

    柳昭是邓秉的学生,官场之上,最重的恩莫过于提携之恩,是以大周一朝,师生如父子,同门便是兄弟。

    可柳昭这话,看似句句为邓秉着想,但有些事私下里了结容易,若是拿到明面上来审,牵扯出的祸事可就彻底掩盖不住了。

    当年平越军一案,未必没有邓党的手笔。如今林氏女直言邓秉残害忠良,张党有意压下此事,柳昭却着意将此案拿来朝审。

    邓秉再如何错,清流可以参他,皇上可以罚他,唯独他的学生不可以刺他。

    柳昭才升了侍郎,便当堂捅了邓秉一刀,是以众人心惊的同时,皆留意邓秉的反应。

    邓秉虽年纪大了,到底是久经风霜,面上未露出丝毫不悦之色。

    建宁帝不置可否。

    “云谏。”他唤,“依你看,此事该如何了结?”

    江云谏回过神,缓缓抬起头,面色已经苍白如纸。

    一时间,皇子百官的视线都聚在他身上。

    他强自调匀呼吸,道:“儿臣以为……柳大人所言……甚是。”

新书推荐: 这只小草神是俺拾的嘞 快穿:社恐宿主她不干了 开局躲神避魔,原来我是大佬啊 逍遥尘世子 这是僵约,你是认真的吗? 致我未曾谋面的青春 破天战尊 消失的天堂?游戏开始! 皇帝宠臣?不,我一身反骨! 扶桑剑心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