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趣阁 > 都市言情 > 表姐她时刻想要我死 > 问策与她知命运

问策与她知命运

    周亚夫逝去没多久,皇帝舅舅也薨了,刘彻上位登基,久在病中的太皇太后,又重新弄出了大事。

    请求窦婴封相。

    王太后听闻,马不停蹄地安插王氏子弟入朝为官,刘彻虽不满已久,可也无可奈何,现在的他,必须借母亲的力打太皇太后的力。

    从前,父皇害怕位高权重的大臣危及皇权,寻了个小由头,将能臣们,几乎杀光。现在朝堂之上虽没有强臣威逼,但他也举步维艰。

    这日渐求贤若渴的心又有谁知?

    汉朝的选拔人才的制度,让这满朝文武都出自世家大族,然世家大族盘根错节,利益至上,很少有为天下百姓谋福利的人才出现。

    虽偶尔有为民着想的人出现,比如窦婴,但靠窦婴一人绝对解不了大汉的燃眉之急。

    更何况,还有母亲横插一脚,窦婴只怕是会成为权力的牺牲品。

    刘彻坐在案前阴沉着脸,头疼欲裂,望着跪在那里的肖楚宴,刘彻问出:“你说我可采纳太皇太后的意见吗?”

    肖楚宴神色急厉:“不可,陛下,纵使您爱惜窦大人,也要顾虑窦大人是皇后的叔父。”

    刘彻哀声道:“短短不过十年间,大汉的人才被父皇与皇叔折腾的几经凋零,中间还起过战事,不可谓不频繁,但从高祖朝开始,天下彻底结束自秦而灭亡之后的内部动荡,国力日益强盛,民生亦得安定。吾之功绩必定超越高祖,比肩始皇,奈何手底下的人,都是一些无能之辈。”

    肖楚宴道:“陛下何不问策?”

    刘彻欣喜道:“可!”

    问策那一日是春天,皇帝刘彻却被太皇太后拌住了,理由竟是不孝。

    好在天气不太热,他跪的身姿依旧挺拔,阿娇站在远处的比燕桥,眼神忽闪忽闪。

    阿宝不太喜欢刘彻,总觉得皇后嫁的人神秘莫测,喜怒无常,是个动不动去宠幸一个又一个男人的昏君。

    之前是韩嫣,韩嫣死了,现在又不知是从哪儿冒出来的肖楚宴,日日与陛下同食同寝。

    皇后对于皇帝这等“行为”似不以为然,每每听闻一笑而过,只一句“小事”便没了下文,过后整日里盯着话本子,一天的光景也就打发了。

    渐渐的宫里流言四起,都说皇后不能生育,是个废人。

    馆陶长公主听闻,找来神医诊治,皇后的肚子依旧没有动静。因此急得在家寝食不安,哪个女人不是靠子嗣稳固地位呢?娇娇儿不能没有儿子。

    于是,便请来了大名鼎鼎的钟楚缨做法请神,敬神,送神。

    总之,这场法事作了三天三夜,钟楚缨只留下一句话:“皇后命里只有一子,还是个女儿。”

    馆陶长公主闻言大怒,要杀了钟楚缨,没想到钟楚缨是个不怕死的勇敢之人,直言:“皇后能有一子,乃是上天于她前世的亏欠。”

    馆陶自然不信,她虽愤怒至极但也没杀钟楚缨,她倒要看看,她的女儿,如此尊贵,怎会命里无子呢?

    阿娇听闻此事,命钟楚缨前来谈话。

    钟楚缨说:“您不可以和皇帝如此冷战下去,否则您就辜负了上天允你重生,赐于您女儿的心意。”

    阿娇犹豫了。

    她多么想要一个孩子,无论孩子的父亲是谁?

    她多么想听“母亲”这个词汇,又多么羡慕天下所有成为“娘”的妇人。

    带着这样幸福的念头,阿娇一步一步走向跪在未央宫刘彻的面前,决定无视将来刘彻的绝情,只为等待一个孩子的降生。

    他听到脚步声,极为轻。

    他识得这样的脚步声,仅听一声,便知来者何人。

    于是慢慢睁开眼睛,偏头看她。

    阿娇心头一颤,这样冷然的眼神,她再熟悉不过了。

    怎样打破两人僵硬的关系呢?

    阿娇捏紧手里的帕子,本想开口说:“我帮你。”

    没成想刘彻先开口道:“阿姐,天气虽好,但你的身子弱,别在此逗留伤了身体,要不然太皇太后,又会寻个由头,罚我跪未央宫呢。”

    阿娇气得跺脚,再也不想和刘彻对视。

    再后来,未央宫门外传来黄门讨好的声音:“陛下,太后允许你去问策了。”

    刘彻自然知道,他能安然离去,是谁的功劳!

    估计以后又会被姑母念叨,说什么,您不可忘恩负义,需得记住皇后的好。

    他是大汉的天子,所有人忠心于他,难道不是理所当然的吗?偏姑母总拿恩情说事,要挟他。

    把他喜欢阿姐的心意一点一点消磨殆尽,真是可恶。

    神奇的是纵使因为姑母的关系讨厌阿姐,但他只要见到阿姐,还是会喜欢。

    喜欢这种感情于帝王而言只不过是生活中的调剂品,他向来这样认为,可阿姐的出现,打破了这项规则。

    所以有时候,他害怕见到阿姐。

    因为帝王可以喜欢一个人,但决不能爱一个人。

    问策时,出现了一个人才,名为董仲舒。

    此人弟子万千,曾闭门谢客苦修,得出了一套罢黜百家,独尊儒术的思想理念,写出了一本巨作《春秋繁露》,这与刘彻的治国理念不谋而合。

    于是刘彻立刻召开董仲舒问第一策:自古以来,灾害误国,怎样做才能探寻自然灾害的源头呢?我又要怎么样做,才能让苍天保佑大汉呢?

    董仲舒摸了摸他的小胡须,笑道:陛下想知道答案吗?

    刘彻眼中闪过一丝惊喜,兴奋道:“想,朕太想了。”

    面对这位少年天子,董仲舒依然保持笑容不变,语调平缓地说:“很遗憾,我也不知道。”

    刘彻眼神一暗,不过这种伤心的情绪,很快被董仲舒打破。

    只见董仲舒说:“《春秋》大约知道些许源头。陛下,请允许我引用《春秋》里的观点来回答问题。《春秋》认为,天与人可以互相感应。”

    刘彻很聪明,出言道:“如果人间发生有悖于常理的事情,苍天就会生气,以自然灾害发出警告。”

    董仲舒点头,又言:“如果地上的人死不悔改,那苍天就只好不客气了。所以,您想得到苍天保佑,最好的办法就是,身为皇帝,先管好自己,再管好官员,官员再管好百姓,百姓再管好自己的儿女。相信苍天会看在眼里的,它会让您享受它的灵佑。

    刘彻大喜道:原来是得到苍天的庇佑,身为天子的朕必须学会克己啊!

    言及于此,刘彻迫不及待地问出第二策,听说尧舜打理天下主张无为,整天逍遥自在,国家也没什么大事;周文王却是一天忙到晚,连饭都顾不上吃,国家也管得不错。那么,相对这两者,我到底该学哪个呢?

    董仲舒知道皇帝要考他的政治思想了,于是毫不避讳,说出多年来苦修的结果。

    “陛下,其实,无论是尧舜,或是周文王,他们的治国方法都是正确的。不过,您要效仿哪个,臣认为“一切都要从国情出发,以不变应万变。”按咱们国家目前的情况来看,非得用力有为才行。要想有为,就得为国家做点实事。”

    刘彻疑惑:“怎样做呢?”

    董仲舒看到皇帝如此为天下考虑,大为欣慰,由此证明,此次下山,真是三生有幸,他得遇明主啊。

    于是,带着无比兴奋,董仲舒再次出言建议:“要做实事,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下手:首先,确立治国理念,应以“德育”为主,刑法为辅。“德刑”这点前两位先帝已经做得很好了,却不够完善,请陛下再接再厉;其次确定国家大一统思想。通俗地说就是,罢黜百家,独尊儒术。请注意,是罢黜,不是焚坑;再次,狠抓教育。举目天下,什么东西最贵?

    刘彻兴奋道:“人才。”

    “人才从哪里来?”

    刘彻摇头。

    董仲舒大拍双腿,直言:“是教育啊。陛下您想兴国家,先兴教育。教育发展不起来,想谋发展,图未来,那是胡扯。”

    刘彻犹如沐浴春风,以前思想上的混沌终于开明,于是迫不及待问董仲舒第三策。

    “爱卿,前面讲的什么天人感应论,似乎有点玄妙,请你再给朕解释一遍。”

    董仲舒眉毛舒然,语气似有些飘飘然之概:“陛下,其实一点都不玄妙。孔子写《春秋》时,记载不少灾害的源头。就是告诉我们,活在苍天的眼皮底下,我们就要对得起良心,如果做事不好,那是要受它惩罚的。说得更直白一点,我就是想强调君权神授的光荣传统,结合《春秋》的大一统思想,确立人伦关系,君为臣纲,父为子纲,夫为妻纲的理念。”

    总之,三纲五常,仍是王道。道源于天,天不变,道亦不变。

    刘彻笑道:“天道有变,则是人心向恶,人心向恶,做出恶事,比如大肆破坏社会秩序,破坏自然秩序,所以才会被天道惩罚,所谓的天人感应,就是敬天道,大一统,尊儒重教。

    董仲舒点头。

    稳坐深宫的阿娇,听闻这三策,不由得头皮一惊,好一个绚烂的诱惑,难怪前世的刘彻越长大越厌恶自己。

    毕竟当一个人走得太远,你又彻底抓不住他思想的尾巴时,自然会被厌弃。

    这就是所谓的三观不合,性格不合吧,纵使地位相等又如何呢?
新书推荐: 这只小草神是俺拾的嘞 快穿:社恐宿主她不干了 开局躲神避魔,原来我是大佬啊 逍遥尘世子 这是僵约,你是认真的吗? 致我未曾谋面的青春 破天战尊 消失的天堂?游戏开始! 皇帝宠臣?不,我一身反骨! 扶桑剑心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