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趣阁 > 都市言情 > 贵女见过下官 > 寿载元年(二)

寿载元年(二)

    定王神情冷冽着看了眼怀中之人,而后缓缓将其放下,深吸一口气后向殿外走去。

    刚出内殿便迎面撞见一人,定王眸间一寒,紧盯着面前之人不语。

    董坤看着面前站着的定王时心中一紧,见对方沉默不言,于是只好率先开口道:

    “老臣拜见定王。”

    “方才听见殿外一阵嘈杂,本王还在是何人不得体统...原来是安平公啊。”

    面对定王如此直接的指责,董坤心中一堵,面上又不能表露,只好歉声开口道:“老臣听闻陛下崩逝,一心前来宫中吊唁,故而冲撞了王爷,实乃老臣之错。”

    定王自幼就不喜身为国舅的董坤,不为其他,只觉得董坤此人心思深沉,一举一动皆透着狠厉,周身平添一抹阴翳,叫人难以靠近。

    父皇在时,尚且能压制此人,可自禹珩即位,禹氏皇族似易姓一般,朝野之事皆由安平公主张,一时间,众人私下皆云:安平公董坤方乃掌权之人。

    本以为日子久了,禹珩能摆脱董坤所控,可谁知并非如此,董坤于朝野之内愈发放肆,其手段毒辣,性情阴戾,长此以往令人望而生畏。

    以定王的性子,在听闻此事后断然不会坐以待毙,于是贸然闯进宣室殿内,一番言论后希望禹珩能对董坤加以震慑,可谁知却事与愿违。

    听了董坤所言,定王面容平静,起若神闲的开口道:

    “安平公不必心急,不日便会举行大行皇帝丧礼,届时你再去哭也不迟。”

    饶是一向喜怒不言表的董坤,在听到定王所言时也变了神色,然而终究顾及体面,只开口应道:

    “王爷教训的是。”

    “既如此,安平公便请回吧。”

    话音落下,董坤却未有动静,定王见状不由开口问道:

    “怎么,还有事吗?”

    董坤闻言,神色谦卑的拱手问道:“回王爷,依照例法,大行皇帝的国丧事宜该交由嗣皇帝操办。”

    此话一出,定王神情一凛,盯着董坤开口道:“陛下未得子嗣,是以如今,没有嗣皇帝。”

    董坤见状并不气恼,只平静着开口:

    “陛下既立遗诏传位于端王,那么端王自然便是我朝新任皇帝。”

    定王闻言一哂,随即嘲弄着开口道:

    “陛下崩逝不过三日,安平公就能如此迅速赶回,且又知晓遗诏上的内容,当真算得上是消息灵通。”

    董坤神情一滞,而后说道:“老臣方才从太后寝殿而来,自是听说了遗诏之事。”

    “看来太后与安平公皆乃性急之人...”

    相较太后,董坤对定王之言更为谨慎,于是躬身开口道:

    “恕老臣多嘴,陛下遗诏既言明要端王即位,那么王爷如今所为...实为逾距。”

    定王眸中一寒,深吸了口气,而后低声说道:“也好,来人...”

    “...小人在。”

    “去将端王叫来。”抬眼看着董坤,定王沉声说道:“不若让他来评断看看,究竟是谁更为逾距。”

    “...是”

    “王爷...”

    董坤欲出言阻止,谁知定王直接打断其道:“怎么,不是安平公方才扬言要依照例法行事吗?”

    董坤闻言一滞,却也只得沉默着应下。

    就在这时,殿外又传来声响道:“启禀王爷,玉林县丞宋朝持您令牌求见。”

    “让他进来。”

    片刻后,宋朝与吕惟走了进来,待行至殿中后,躬身行礼道:

    “下官拜见王爷,拜见安平公。”

    看见宋朝,定王心中平静了些,想来其已与董坤打过照面,于是冷声开口问道:

    “本王不是要你留在邙山吗,怎么跑来长安了?”

    “下官担心王爷安危,是以赶来长安护驾。”

    定王闻言不经意打量了一眼董坤,而后开口说道:“一派胡言,本王在宫中能有何危险?”

    宋朝见状连忙应道:“启禀王爷,下官先前在邙山遇见了安平公,其扬言....要取您性命,是以下官惶恐不已。”

    “休得胡言!”

    一道声音在宋朝身后响起,只见殿门外正站着位妇人,墨色襦裙上印着凤鸟暗纹,将人衬的格外尊贵,身旁的那位年轻郎君一身绀青色长袍,似是弱冠之年,宋朝猜测两人便是太后与先帝四子端王。

    于是屈膝跪地伏身道:“下官玉林县丞宋朝,叩见太后。”

    太后平静的从宋朝身旁走了过去,待行至董坤身侧后转身,垂眼看着伏地之人,厉声开口道:

    “谁给你的胆子造谣皇戚?”

    “下官所言句句属实,还望太后明查。”

    太后见状神情阴戾,正欲将宋朝收押,却突然听见定王开口道:

    “太后,方才安平公说了,依照例法,此事合该端王审问,还望太后...莫要逾距。”

    太后闻言看了眼董坤,只见其神色有些不明,却还是几不可察的点了点头。

    禹琰听了这话不由一怔,先前被定王的一番话说的羞愧,如今既有机会自证,心中不免跃跃欲试,于是有些雀跃的看向跪着的宋朝,说道:

    “宋县丞,你且说说究竟发生了什么。”

    “...是”

    宋朝叩首后开口,将自己与董坤在邙山的对话悉数说了出来,言毕望向禹琰,宋朝神色凝重的说道:

    “安平公勾结南夷,置我朝百姓安危于不顾,还望王爷明查。”

    在此之前,禹琰并不知晓董坤于宫外做了什么,自父皇驾崩,母后便要自己听从舅父所言,而舅父最常对自己说的,则是:

    “殿下无需担忧,一切交给老臣。”

    如此,禹琰便当真不理外事,于清河安心为王,是以直至今日才知晓,舅父竟然做了如此多祸事,震惊的望着董坤,禹琰难以置信的开口:

    “安平公,宋县丞之言可都是真的?”

    董坤始终一脸平静,随即抬眼望向禹琰,深邃的眼眸中隐匿着几分难以言明的情绪,良久之后开口道:

    “不错。”

    “为什么?”

    “兄长...”

    太后和禹琰的声音同时响起,董坤却并未看向两人,先前眸中的那些不明也逐渐消散,只再一次说道:

    “这些皆是臣所为。”

    “你为何要如此!”禹琰突然大喊,随即却像是泄气一般,低声道:

    “为何要毒害陛下....又勾结南夷,牺牲了这么多人....究竟为什么啊......”

    看着眼前溃然的禹琰,董坤眸中泛起一丝狠厉,将那股不满强压下来后,董坤突然跪下,叩首道:

    “启禀王爷,上述罪行臣皆供认不讳,请王爷降罪。”

    此话一出,饶是定王也有些吃惊,不曾想董坤会如此轻易认罪,下意识向宋朝看去,只见对方正神色不明的望着董坤,定王直觉此事不简单。

    而就在心绪纷扰间,突然听见一道声音响起:

    “子仰,此事一定有阴谋,你千万要将事实查明,还你舅父清白啊...”

    “请太后慎言!”

    跪在地上的董坤打断了太后接下来的话,只定定的注视着禹琰,沉声说道:

    “上述罪名,件件当诛。臣数罪于身,实罄竹难书也,王爷将登大宝,为当世之主,应明辨是非,刚正清明,是以请王爷无需为旧情所扰,赐臣死罪。”

    董坤的一番话在这空旷的殿内响起,久不绝耳。

    禹琰眼眶泛红,他虽年幼,却不痴傻,眼见如今之景,心中隐隐明白过来,于是出声问道:

    “舅父是否早已预料到了今日?”

    董坤闻言不语,依旧沉默的跪在地上,禹琰见状也不逼迫,只是一滴泪从眼眶中落下,苦笑着道:

    “你们总拿本王当孩子,母后与舅父如此,三位兄长亦然...”

    缓缓转身望着定王,禹琰心中泛起苦涩:

    “父皇要我听三位兄长的话,我听了,母后要我听舅父所言,我也听了,我以为这并未有错,即便父皇离开了,余下之人却依旧和睦,可今日才发觉,是我错了...我从未想过借旁人性命而行,可陛下与那些百姓确因我而死,这让我...如何原谅自己...”

    “二兄,你是不是恨透我了?”

    定王闻言一怔,只如实说道:“这些事与你无关,二兄不恨你。”

    禹琰却笑着摇了摇头,一时间失了神,太后见状神情一慌,连忙拉住禹琰的胳膊道:

    “子仰,你舅父病了,方才都是胡言罢了,你先将他遣回府中好不好...”

    谁料董坤这时又一次开口,话中毫不留情:“此事皆乃臣之所为,请王爷以臣之身,警百官言行,依从律例,切莫仁慈。”

    禹琰面如土色的望着董坤,迟迟不语,身旁的太后还在不断哭喊着,禹琰只觉血肉正在一片片被凌迟,良久之后,禹琰无力的说道:

    “好...就依安平公所言。”

    “臣...多谢王爷。”

    殿外的侍卫将董坤带走,眼看即将出殿之时,禹琰突然朝着那道背影开口:

    “舅父...”

    董坤闻言一怔,随即站在了原地,只是并未转身,这时听见禹琰继续说道:

    “本王...长大了。”

    酸涩的眼眶终是未能忍住,一行泪水霎时垂落,坠入地面之上,四溅开来。

    随后禹琰对一旁的宫人道:“送太后回宫。”

    太后却依旧不死心,紧攥着禹琰的双臂,口中规劝道:“子仰,你帮帮你舅父啊...”

    只是这一次禹琰没有含糊,凝视着太后道:

    “可那么多条性命...该如何?”

    “啪!”一巴掌落在禹琰脸上,太后也愣在了原地,可很快反应了过来,继而恢复了原本的平和,只定定看着禹琰说道:

    “莫要忘了你也是董氏之人。”

    一切终归平静,宋朝见状对定王道:“王爷,下官也告退了。”

    偌大的殿内只剩下定王与禹琰两人,定王缓缓走了过去,而后拍了拍禹琰的肩膀道:

    “既然说自己长大了,那便陪为兄饮一杯吧。”
新书推荐: 这只小草神是俺拾的嘞 快穿:社恐宿主她不干了 开局躲神避魔,原来我是大佬啊 逍遥尘世子 这是僵约,你是认真的吗? 致我未曾谋面的青春 破天战尊 消失的天堂?游戏开始! 皇帝宠臣?不,我一身反骨! 扶桑剑心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