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章

    话说杨敬廷与黄灵茵(灵茵以黄家出阁,遂终取黄姓)定亲后不久,灵茵随姨父回到云南,杨敬廷本该赴任翰林院庶吉士,但因婚期临近,遂告假赴云南成亲。至掀开新娘盖头那一刻,见到熟悉的脸,双方都喜不自胜,相顾无语,又似万语千言终有诉,曲折虽多终成宿。敬廷在云南又住了五个月,才终携灵茵返京赴任。转眼过去两年,灵茵诞下长子杨青。同年,即成化十六年,黄昌瑞有一远房堂弟,名叫黄华(字鸣玉),住在遂宁,说起这堂弟,在黄昌瑞看来,的确资质平平,曾多次劝说黄华莫入仕,但黄华不从,三试三落,直到五十又四岁才考中举人。本来黄昌瑞打算给黄华谋个候补官职,但黄华不愿,一面教书一面准备参加会试。

    黄华此时有四子,长子黄轩,后赐字德厚;次子黄稔,后赐字德罄,三子黄杰,后赐字德纪;幼小子黄昶,后赐字德芳。后又生二女,长女黄琴,后赐字文舒,次女黄婉,后赐字宛如。

    成华二十年,黄华与长子黄轩,次子黄稔一同赴京参加会试,时年黄华已年五十八,长子黄轩亦三十八岁,夫人程氏,大儿媳公孙氏侍奉。次子黄稔亦三十有六,至今仍未婚配。也不知是黄华命中无功名,还是学识不够,父子三人同往,长子黄轩得中第三甲九十七名,录得当朝进士(当科录得进士贰佰玖拾柒人,新科状元壹人,榜眼壹人,探花壹人);次子黄稔亦录得第二甲五十五名(此处有悖于历史,鸣玉才是黄家此科唯一中榜的新科进士,因小说效果,便增设些许情节,请勿当作史料参考)。唯独榜上依然寻不见黄华名字,黄华亦是羞愤难当,竟当场昏死过去。黄轩与黄稔见罢,急忙搀着父亲回到客栈,一边唤公孙氏与程氏前来照应,婆媳二人见此情景,亦是一惊,已然知了老爷依旧没有考中。才回客栈不久,报榜官差已到,黄轩所在客栈共十一人中榜,也顾不得黄华已晕厥,只得草草相互庆贺,又凑出许多钱银打赏传胪官,至二更有余,才一众散去。

    回遂宁后,知府张汉立刻带人前往祝贺,一时间全城皆知黄家出了两位进士老爷,自此黄家门庭若市,好不热闹。唯独黄华却羞于见客,一直躲在房间不肯出门。程氏好说歹劝,黄华总算是出得门去。张汉见主人家出面,忙上前道贺:“恭喜黄老爷双喜临门,一门出了两进士”黄华也立刻迎上去,拱手说道:“知府大人大驾光临,真令寒舍蓬荜生辉啊,请恕鸣玉有失远迎!”,张汉也忙拱手道:“黄老爷好生客气,将来令公子们必定前途无量啊”张汉是个聪明人,从中进士以后,做了十年主簿才升到知县,又做了十五年知县,才升到潼川州知州,再熬了十五年才熬到潼川府知府的位置,如今在知府位置上过了又七八年,马上便要到了七十岁,这辈子已然无望继续升迁。虽生的一子七女,女儿们倒已全部出嫁,唯独最看重的儿子张维却久久考不上功名,年逾三十还是个秀才身份。也怪当初对儿子宠溺得很,如今也完全无心学业,整日流连风月场地,让张汉颇为头疼。他想在告老还乡以前,为儿子找得一条明路,不求家族显赫,唯望这逆子不断了他老张家的香火才是。张维的确是个玩世不恭的不肖子,仗着父亲是知府,伤天害理的事倒没少干些出来。黄华自是看在眼里,但也不敢得罪知府老爷,只得连连恭维,说出一些夸赞张维的话来。张汉看在眼里,心里确是非常高兴,本就很小的眼睛眯起来几乎要看不见,加上那浑圆的脸上,连不到一起的八字胡,让人看起来愈发獐头鼠目起来。

    不过大半月,次子黄稔已接到任命,被授湖广龙阳县知县一职,月余已上任。黄轩也在不久被授予遂宁县县丞不久便也上任去了,由于黄轩在本县任官,于是黄华携家眷老小一众前往县衙住下,后黄轩又在旁边街道买了一套不大的宅院,黄家就此在遂宁安定下来。

    话说黄稔赴任后,为政一直勤勤恳恳,不到半年便处理了积案三百余件。盐铁课、商丝课也大多于往年,百姓倒也乐的个安居乐业,对新来的黄老爷也是十分爱戴。黄稔也没有多大的官威,放衙以后,如同平常百姓一样,也是沿街买米买菜,倒也和乡亲们打成了一片,官民十分和谐。按理说,黄稔三年期满,必定要升为知州的。哪曾想到,成化二十三年宪宗皇帝突然驾崩,考课竟也耽搁下来,于是黄稔又继续留在龙阳当知县。

    在学术上,黄稔遇到了黄梅县的县尉聂荣臻,两人很快便成为了至交。除了经常书信往来,逢年过节也会经常登门拜访。聂荣臻家有一小女名为聂芸,自小也识得几个大字,也算粗通文墨,见黄稔一表人才,早已芳心暗许。于是经常在帘后观望,时常与黄稔目光相对。要说这聂云确实长得清秀可人,十五岁的年龄,琴棋书画皆有所猎。黄稔也非泥古不化之人,当然明白了聂芸的心思,于是拜访老友的次数愈发多了起来。聂荣臻看在眼里,心里也明白了个七八分,心中也有将小女许配给黄稔之意,于是常常在黄稔前来时,叫上聂芸出来陪侍。聂芸自然是满心欢喜,常常在黄稔面前卖弄琴艺歌舞,不多时,两个有心人也自然的走到了一起,也算得家家欢喜,人人羡慕。聂芸陆续诞下长子黄峤,次子黄峰,一家人也算得上其乐融融。

    黄稔连续在龙阳任了三任知县,一直到弘治六年,黄稔考课上交到吏部,当年便被授陕西道监察御史。弘治九年,按查贵州,计擒图谋造反的金达土官何碖,奏劾巡抚钱钺、总兵官焦俊等。转任山东按察司副使,巡察海道。弘治十一年,刚满五十岁的黄稔喜得千金(小黄娥出生了),由于黄夫人前两次都是生的儿子,且皆有不肖之像,所以黄稔对这个老来得到的女儿喜爱得紧。最后给小女儿起名为黄萍,又赐乳名秀秀,赐字灵盺。黄萍从小便十分聪慧,三岁便识得许多字,至于六岁时,便开始读《诗经》和《礼记》。小黄萍也同母亲一样,特别擅于琴艺,小小年纪便能与母亲难分伯仲,家中长辈见此都是非常喜欢,特别宠爱这个小丫头。

    正德四年,黄稔升至右佥都御史,是年宦官刘瑾专权,其心腹巡抚都御史也仗着其势力,四处为非作歹,有几次竟然对军属下手,多次□□将士妻女,军中大都敢怒而不敢言。安化王朱寘鐇听说后,于是决定和何锦、周昂、丁广及生员孙景文等一起策动谋反。话说这安化王也不是个好东西,本身生性张狂,同时也欺行霸市,算得上是当地的一霸。刘瑾再怎么专权,也是不敢多事到皇家里面来的,朱寘鐇觊觎皇位已久,他想起了成祖皇帝,何不学他一样,来个清君侧,顺手摘个皇位坐坐?奈何朱寘鐇本身也是个草包,平时除了结交一些乡匪士井流氓外,府下并无一人可用,几人一合计就打算谋反。不过他也结交过一些将士,比如平虏城戍将以及素日所厚待的千户徐钦,都与他勾结在了一起。那天趁参将仇钺、副总兵杨英率军出防时,趁机杀掉守将夺取兵符,不曾想还未成事,朱寘鐇便摆起了皇帝的谱子,胡乱发号施令,整日寻欢作乐。黄稔受命前去清剿,短短十余日,朱寘鐇大败被捉,黄稔相当于白白捡了个天大的便宜。蒙古永谢布部亦不剌见内乱,认为时机已到,进犯边境,大军开进木瓜山。于是黄稔又临危受命前去迎敌,不消数月,亦不剌大败而回,黄稔这次是实实在在的立下一大军功。

    过了约一年,《孝宗实录》撰成,孝宗朱祐樘也算得上一代贤明君主,黄稔一家都是孝宗年的进士。虽没亲受孝宗多大的恩惠,但确也福佑子孙,反观当今正德皇帝,整日无所事事,待在豹房,又亲信宦官,搞得民不聊生,朝堂之上噤若寒蝉。黄稔结识了朝中志士杨一清,说起这杨一清,曾被刘瑾陷害下狱,吃尽苦头。虽然在大学士李东阳和王鏊的帮助下平安出来,但也被剥夺了官衔,成为一平头百姓。好在安化王谋反的事出现,杨一清又被起用,只因这朝中可以没有忠臣,但不能没有能臣。杨一清复职后,就一直盘算着扳倒刘瑾。黄稔虽不想参与政斗,但刘瑾大阉贼人人得而诛之,遂递一书与杨一清。杨一清一看,只见上书“张永”两个大字,不禁暗笑到:“黄兄所见,正与某不谋而合”。

    张永是刘瑾的死对头,此番征讨安化王,他正是监军。刘瑾是出于致其于死地的目的,而建议武宗派张永去讨伐安化王,然后找个借口除掉他。不曾想平叛竟如此顺利,半月就凯旋而归,这下不仅没有借口,反倒让他立下一大功。此时杨一清给张永出主意:“你班师回朝,一定会进宫复命。你可以先递上平叛的这道奏文,皇上必定会询问一些细节。这时候你就要求闲人退下,秘密把第二道奏文交给皇上。”就这样,正德五年,不可一世的刘瑾被扳倒。武宗朱厚照本来不信,奈何这张永跪在下面痛哭流涕,说如若查不出刘瑾谋反,那么就把他剁碎了喂狗。朱厚照此时不得不信,直到从刘瑾随身的折扇中搜出一把匕首,朱厚照才感觉到后怕,当即下令将刘瑾千刀万剐。

    话说剿灭安化王,击退亦不剌,杨敬廷可谓功不可没。也正因如此,杨敬廷与黄稔相识。因为正直为人,两人都非常敬重对方。直到敬廷上书逮捕杨一清,让其颇有微词,两人也并未有过多的交流。正德六年,亦不剌再次进犯,敬廷上书让黄稔前去剿灭,由于前几次黄稔的出色表现,武宗很放心的把事情交给了他。事实证明敬廷的眼光非常毒辣,黄稔再一次击败了亦不剌,于是在敬廷的提议下,武宗封黄稔为户部右侍郎,总督仓场。此时敬廷已是少傅兼太子太傅、谨身殿大学士的位置,在朝中话语权已然非常大。敬廷长子杨青(字徽平)已年二十四岁,参与了两次殿试,在这一次殿试中夺得了头甲头名,被整的皇帝钦点为状元郎。

    话说这杨青,也是年少有为,自幼和父母学习唐诗,十岁时能自己作诗。十一岁时模仿名贤作《吊古战场文》,叔父敬阁连连称赞,杨耕读罢,更是建议杨青去模仿贾谊的《过秦论》。仅仅一晚上,杨青便呈上一篇全新的文章,杨耕读罢,直夸杨青有贾谊之才。

    自从黄稔被封为户部右侍郎后,便携妻女举家搬到京城居住,小黄萍自此开始熟生活在京城,开始了她不幸生活的开端(主角登场了)。

新书推荐: 这只小草神是俺拾的嘞 快穿:社恐宿主她不干了 开局躲神避魔,原来我是大佬啊 逍遥尘世子 这是僵约,你是认真的吗? 致我未曾谋面的青春 破天战尊 消失的天堂?游戏开始! 皇帝宠臣?不,我一身反骨! 扶桑剑心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