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趣阁 > 都市言情 > 天*******子 > 楔子&第一章

楔子&第一章

    楔子

    天兴五年,吕媄娘及笄之岁。她作为公主伴读,有幸得官家赐婚。她的指婚对象,是官家的亲舅。

    这位国舅是官家新认的。吕媄娘从未见过他一面。

    传闻中,有说新国舅是个凶神恶煞的;又有说他出自卑微低贱的;还有说他举止粗俗不雅的......总之,这位国舅并非京都梁城内,豪门世家小姐们的理想结婚对象。

    吕媄娘身边的一些好姊妹,总觉得她一朵鲜花插在牛粪上了。便不免时常来劝慰开解她一番。弄得她一时无言,只得憨笑以对。

    吕媄娘对于国舅的流言蜚语,只当作是谣言诽谤,并不理睬。可是,姐妹们的劝慰之语,听得多了,她难免觉得姐妹们好象在暗示:她捡了个别人都不稀罕的破烂人儿。

    天兴五年农历八月初八,国舅李梅雍大婚之日。

    婚礼的隆重,现场的热闹喧哗,铺张扬厉,自是不必言说。

    洞房花烛夜。国舅府邸,新人房里,红烛成双,人影成对。

    李梅雍手持玉如意,挑落新娘的红盖头。吕媄娘凤冠霞帔,如海棠映日般娇美。她含羞带怯,不敢抬眼望新郎官一眼。

    吕媄娘眼角余光里,他身材高大,穿紫色公服。她心跳剧烈,一颗悸动的心,仿佛要跳出胸腔去。

    李梅雍倒是烦恼着,“我一见她,准保变得呆蠢如牛。倘如此,我的仇、我的怨,该如何得报?”他挥剑斩情丝,一转身绝然离去。

    吕媄娘最初以为他定速速归来。未料,他小卒过河,一去不返。

    一更......二更......三更天的梆子敲响了。

    吕媄娘呆呆地坐着,一语不发。丫鬟为她更衣,劝她歇息,她亦不肯。

    试问世间,哪个新娘能忍受新郎在洞房花烛夜弃她而去?吕媄娘原本一颗温暖如春的心,好象三九严冬坠入冰窟窿里般寒凉。

    吕媄娘不懂,她长得根本不丑,新郎官为何留她独守空房?

    这般羞辱!

    如此,她尽失当家主母的颜面。更何谈在一众府人面前立威?从此,她在这府中恐怕要艰难!

    吕媄娘暗悔,她真该抬眼瞧他长什么样子才对。好歹,他是皇上赐与她的夫君!想要合离,恐怕也不容易。

    斗转星移,暗夜逝去,天光已明。

    吕媄娘拭去脸上泪痕,将她一腔委屈、愤怒、忧愁等五味杂陈的心思情绪,统统打包,扔进昨夜的无边黑暗里。

    ......

    第一章

    天兴元年农历七月初七,青天白日,京都梁城。

    吕媄娘跟着爹爹到瓦子里写字卖画,还是头一回。

    内城门保康门外瓦子里,一眼望去,人山人海。各色小贩,于不同勾栏间,你来我往,穿梭不息。

    吕媄娘爹爹的字画摊前,鲜有人来顾。相反,字画摊对面书棚里,却热闹非常。吕媄娘便趁着爹爹不注意时,悄悄溜进书棚里去听书。

    书棚里。

    一个说书人,初来乍到,在此摆摊说书。

    说书人身前,置有一张高脚四腿木方桌。桌上放有一块醒木,带提手的净蓝瓷茶壶,方口净蓝瓷茶盏各一。

    方桌前方,摆有三四张茶桌,十来条长登子。它们皆是木制。茶桌上摆有清一色的素白瓷壶,圆口素白瓷碗。

    长登子上坐满了听书者。

    附近,不时有挎着篮筐卖水果、兜售茶点之类的男童,在这来来回回地走动。

    听书者,老少皆有之。

    他们多为男子。头戴裹巾子,身穿小袖狭身交领短衣,衣服颜色非黑即白。布带束腰,脚穿草鞋或麻鞋。

    一众听书者,坐在长条登上,身子向前倾着,脖子向前伸着,耳朵竖竖着,目光聚向说书人。

    听书者中,有市井闲人马六儿,拿眼从上到下打量着说书人。

    马六儿眼里的说书人,岁数不甚大,身着长衫,头戴儒巾。

    那马六儿看罢,与同伴杨三私语道:“这个新说书的,长得倒是人模狗样。不知书说得咋样。就是他挤走了前位说书的老孙。

    老孙老了,丢了这说书的生计,一家五口人,没米下锅了。我和老孙是老交情了,就爱听他说的书。我得帮帮老孙,把这新来的说书的,给弄走喽!”

    话音甫落,这马六儿问杨三道:“三儿,你知道今儿个这说书的,是个什么来历?”

    杨三小声回说:“听说,这个新说书的,原来是个读书人,连个秀才也考不中,全靠替人抄书糊口呢。”

    马六儿听了,压低嗓音,同杨三说:“那为何,他不抄书,却跑来这里说书了?凭白抢了别人家的饭碗?”

    杨三说:“咳,现在读书人都兴着看印刷版的书籍了,谁还看手抄书?”

    马六儿点点头,寻思一会儿,方说,“原来是印刷术端了他的饭碗子。那他也不能来抢我老孙哥的饭碗呐!你等着,看我一会儿,挑他错处,咱给他喝倒彩。”

    马六儿和杨三话毕。

    只见说书人手持醒木,提至半空中又落下,重重拍在身前的木桌案上,“啪”的一声脆响。底下听书喝茶水的人,都肃静下来。

    说书人不慌不忙地讲起开场白:

    “话说天下大势分南北。今天,给众位奉上的是一段《萧太后野史》,欢迎诸位听众捧场!”

    北国契丹萧太后的故事,市井百姓们最稀罕听。以前的说书人,还不曾讲过这段故事。

    新鲜!

    听众们希翼地眼神,望着说书人,期待他讲出精彩的故事来。

    马六儿和杨三,俩人也想继续往下听,都老老实实地呆着。

    说书人一瞧众听者,知道这书头儿开得不赖。他立时信心十足。

    说书人继续讲道:“话说北方契丹萧太后,她姓萧,名绰。她有个小字,就叫做‘燕燕’,是燕子的‘燕’,而非艳色的‘艳’......”

    说书人将那契丹萧太后与韩德让两人的风流韵事,声情并茂,描绘得端的是绘声绘色,有模有样。

    听书者马六儿,听得入迷,早忘了替前说书人老孙,抢回饭碗的事儿了。那杨三听到惬意处,还给吕埠仁叫了几声“好!”

    说书人脸上笑开了花,心中乐得今天一日三餐总算有着落了。

    吕媄娘听说书人一段书告一段落,书场里掌声雷动。说书人走下讲台,向听众收钱,她转身欲走。

    杨三手指吕媄娘,对马六儿附耳道,“你看那小丫头,她长得多俊俏,又白又嫩,像棵新鲜的大白菜。她就是那边画摊卖字画的吕埠仁的小闺女,可惜小了点儿,才十岁,要不然......”

    马六儿嘻皮笑脸道,“再等个两年,小丫头不就能用了吗?现在太青涩,像酸苹果,不好吃。”

    吕媄娘隐约听到他俩人没有好言语,她别过脸去,不理他俩泼皮。

    这时候,吕媄娘忽地看见身前来了个熟悉的身影,墙一样,挡住那两个泼皮无赖的猥琐目光,护住她。她脱口而出:“大哥,怎么你今天不用到铺子里去上工吗?”

    吕方故意大声道,“大哥就是怕有人欺负妹妹,才来保护你。”他声音铿锵有力。

    那两个泼皮瞅着吕方二十左右岁的年纪,身高肩阔,挺拔如松。再瞅他们二位,一个短小如棒槌,一个瘦如细竹。

    吕方此刻剑眉扬起,星目怒视,英气逼人。

    马六儿和杨三两人心中暗自盘算,倘打起架来,估摸他们两个合力,也不顶吕方一个。这二人倒是识相,灰溜溜地逃走了。

    那厢,字画摊摊主吕埠仁,吕媄娘的亲爹爹。他在画摊前来回度步,手中摇着一把破蒲扇,唉声叹气,正愁他的字画,乏人问津。

    吕埠仁约莫三十六七岁,身材瘦长。

    他头戴墨色秀才帽,身穿白麻布长宽衫,腰系玄色带,脚穿黑布鞋。他这一身行头,穿得久,洗得次数多了,难免破损,缝缝又补补。

    他长着一张国字脸,白面皮,一双浓浓的乌眉下,黑眸子闪烁着精光。

    吕埠仁屡试不得中举。

    如今,他依旧是个落魄穷酸秀才。

    吕埠仁同他母亲崔氏、妻林氏、两个儿子,同住在离这尚不算远的一座破庙里。

    街坊邻里间,都传他的小儿子吕正,是个“神童”。那小儿五岁开蒙,七岁会做诗。目下十二岁了,在学堂里读书。

    吕埠仁为了供他的小儿子读书,考科举,做大官。那真是下足了功夫,卯足了劲头。

    他什么读书人的尊严、面子、清高,统统不要了,甘愿在这瓦舍勾栏里,写字卖画。间或,吕埠仁还给富贵人家做帐房先生。

    吕埠仁原来也是靠着抄书的营生,养家糊口。大儿子吕方在一个纸马铺子里做零工。

    眼看就要到晌午了,吕埠仁今儿个还没开张呢。他正愁眉不展之际,一个身穿绸衣男子来到他跟前。

    吕埠仁抬眼一看,来人他认得,乃他同乡冯经。

    冯经朝吕埠仁拱一拱手,道,“贤弟,别来无恙否?

    吕埠仁忙回礼道,“托兄台洪福,小弟安好。”语毕,他又道,“兄台何来?”

    冯经道,“我今日偷闲,来瓦子里闲逛。打老远瞧着这字画摊主,就觉得眼熟。果不其然,贤弟在此。”

    吕埠仁与冯经既是同乡,又曾是同窗。

    冯经见这里不是叙阔的去处。便道,“常言道,‘相请不如偶遇’。我看,咱们到那里头的老九茶坊里叙话,如何?”

    吕埠仁回身见吕方和吕媄娘俩人站在一块儿。

    他三两步行至两兄妹身前处,道,“方儿,你带媄娘到这瓦子里转悠转悠,看看热闹,吃点东西去。爹爹那边碰到个同乡,要去老九茶坊,坐上一坐。咱们晌午过后在老九茶坊里会合。”

    吕方点头应了声“是”,便带着妹妹吕媄娘去逛瓦子了。

    吕埠仁就和同乡冯经二人,肩并肩,边笑谈着,边走进附近的老九茶坊里。

    有店小二肩上搭着条白巾,见那冯经穿着绸衫,便笑脸鞠躬作揖,道,“二位爷,里面有雅间,清静。”吕埠仁嫌雅间收费贵,便同冯经道,“咱们就在堂里坐坐吧,堂上还有空位。”

    冯经转头看看堂上,统共十来桌茶座,只剩下一桌一凳空着,堂上人声嘈杂。

    冯经便同吕埠仁道,“今天为兄做东,就去雅间里坐吧。”说着,冯经不管吕埠仁反应如何,他已吩咐店小二道,“小二,烦劳带路吧,去雅间。”

    店小二朝里间屋扯嗓喊了声:“萱字间雅座,两位!”

    就听有声音打从里头屋中传来:“好嘞!”

    店小二闻声,便前头引路,将吕埠仁与冯经二人带到萱字间雅座。

    二人于长桌前相对而坐。就有人提来整套茶具,这二人一壁喝茶聊天,一壁观赏茶艺表演。

    吕埠仁见冯经穿着绸缎,出手阔绰,便问冯经道,“不知兄台如今在何处高就?”

    冯经摆首道,“何谈高就。我也就是个举人。现在翰林学士院学士承旨崔沆府中,做清客。”

    吕埠仁当然清楚:清客,是雅名。就是些个科举不利,仕途不顺的文士,寄人篱下,在富贵人家讨口饭吃罢了。

    不过,吕埠仁听着“崔沆”这二字,这人名,他就觉得熟悉。

    吕埠仁抬起右手,摘下中指上带着的一个白玉戒指。摘下后,他就去看戒指背面的刻字:崔沆崔玉崔兰

    冯经定睛一看吕埠仁手中的白玉戒指,就惊奇地道,“哎呀!贤弟的这枚白玉戒指,怎么会和崔沆崔大人所有的一枚白玉戒,一模一样?”

    吕埠仁道,“这枚白玉戒指,是家母亲传给我的。宋州宋城县主簿崔潜鞍,他有一子二女,长子崔沆,长女崔玉,次女崔兰。他们每个人都有一枚这样的白玉戒指。”

    冯经闻听,便问:“那贤弟家母是玉还是兰?”

    吕埠仁简短道,“玉”。

    冯经又问:“她老人家可在世否?”

    吕埠仁点点头,道,“在世”。

    冯京就喜形于色,道,“恭喜贤弟!有了崔沆这位亲舅舅,贤弟还怕日后不飞黄腾达吗?”

    吕埠仁就道,“我如今落魄穷酸,在这市井勾栏里写字卖画,怎么高攀得起我那三品官的亲舅?”

    冯经就道,“贤弟莫要妄自菲薄,皇帝还有草鞋亲呢。贤弟放心,冯某定会助贤弟一臂之力,让贤弟与舅舅团聚。”

    吕埠仁就站起身来,向冯经作揖,道“如此,那就多谢兄台。事成之后,吕某必不敢忘兄台之恩。”

    冯经道,“贤弟何必客气,快坐,快坐吧!”

    吕埠仁听了,就坐回原坐。

    吕埠仁又向冯经打听崔沆府中目前情况如何,冯经便将他所知道的崔府内幕,一五一十地讲给吕埠仁听来。

新书推荐: 这只小草神是俺拾的嘞 快穿:社恐宿主她不干了 开局躲神避魔,原来我是大佬啊 逍遥尘世子 这是僵约,你是认真的吗? 致我未曾谋面的青春 破天战尊 消失的天堂?游戏开始! 皇帝宠臣?不,我一身反骨! 扶桑剑心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