薛宝琴的结局

    林黛玉和史湘云中秋联句的两个收尾句:

    湘云是:“寒塘渡鹤影”

    黛玉是:“冷月葬花魂”

    湘云的诗句是应景之作,当时正巧一只仙鹤飞过,可以说是天作之合,黛玉不甘居于人后,苦思冥想,想出了下句,对仗是工整,可是却太悲了,一个葬字,注定了黛玉的结局必然会魂归离恨天。

    可是湘云的渡字,却有渡劫,渡过的意思。在书中鹤总是成对出现,此时却成了一只孤鹤,可是它最终渡过了寒塘。所以湘云的结局相对黛玉来说,尚有转机。

    为什么说黛玉死后,宝玉没有马上做和尚呢?

    因为书开卷,作者就说了:

    【故逐一看去,悉皆自相矛盾、大不近情理之话,竟不如我半世亲睹亲闻的这几个女子,虽不敢说强似前代书中所有之人,但事迹原委,亦可以消愁破闷;】

    所谓半世,那最起码要四十多岁了,可是黛玉死,宝玉与宝钗成亲年纪也就二十左右,如果他马上出家了,就谈不上半世了。

    所以我推测假设宝玉十九岁与宝钗成亲,那可能要十多年后,他三十多岁,宝钗近四十岁时在孤独中死去,之后宝玉再遇湘云,过了几年了,湘云亡故,宝玉四十多岁才出家,这样的话才称得上半世。

    下面接着把宝琴的部分讲完,前文说到众人在芦雪庵吃鹿肉联句,贾母来了,于是大家就都跟着贾母去了惜春那儿,独薛宝琴不知什么时候就不在了,却原来是和宝玉去了栊翠庵。

    要知道之前宝玉要去栊翠庵乞红梅,李纨本来要命人跟着:

    【李纨命人好好跟着。

    黛玉忙拦说:“不必,有了人,反不得了。”】

    所以众人谁也没跟着去,和宝玉熟悉如黛玉湘云都没单独跟着宝玉去,初来乍到的宝琴的举动,着实有些令人有些诧异,这里埋下了又一伏笔,她看上宝玉了。

    有些人可能总觉得宝琴还小,前文讲过其实她跟湘云、黛玉同岁,只是月份小,她本来就是上京来与梅翰林儿子成婚的,已经到了及笄之年。

    【一语未了,只见宝琴背后转出一个披大红猩毡的人来。贾母道:“那又是哪个女孩儿?”

    众人笑道:“我们都在这里,那是宝玉。”

    贾母笑道:“我的眼越发花了。”

    说话之间,来至跟前,可不是宝玉和宝琴。宝玉笑向宝钗、黛玉等道:“我才又到了栊翠庵。妙玉每人送你们一枝梅花,我已经打发人送去了。”】

    贾母说我的眼越发花了,有不可置信之意,前文提过她一直对宝琴严防死守,断没有想到是宝玉和宝琴在一起。

    因贾母让大家做灯谜玩,宝琴稍后便做了怀古十首,打十个俗物的灯谜,最后两首,第九首是《浦东寺怀古》,第十首是《梅花观怀古》。

    浦东寺就是《会真记》的发生地,张生崔莺莺在此私会。

    《蒲东寺怀古其九》:

    “小红骨践最身轻,私掖偷携强撮成。

    虽被夫人时吊起,已经勾引彼同行。”

    这个很多人猜红灯笼,还有猜柴火的,为什么我说不对呢?因为它说不通啊,灯笼的话,为什么要私掖偷携呢?柴火就更说不通了。

    我觉得这个应该是绑死人脚的红色绊绳。

    绳子当然身轻,而且是撮成的,撮的时候要吊起来,最后一句是指死人双脚绑上绊绳以后上路。

    第十首梅花观怀古,梅花观是《牡丹亭》里埋杜丽娘的地方。

    《梅花观怀古其十》

    “不在梅边在柳边,个中谁拾画婵娟。

    团圆莫忆春香到,一别西风又一年。”

    这个之前讲过是纨扇。

    薛宝琴说完这十首怀古诗后,薛宝钗立马提出让她重做最后这两首。

    【宝钗先说道:“前八首都是史鉴上有据的,后二首却无考,我们也不大懂得,不如另作两首为是。”】

    宝钗为什么要让宝琴把这两首诗删了重作呢?因为之前不久,她才因黛玉酒令说了《牡丹亭》和《会真记》里的词,教育了黛玉,现在自家妹子同样用了里面的典故,有被打脸的意思。

    倒是黛玉反而替宝琴辩白:

    【黛玉忙拦道:“这宝姐姐也忒‘胶柱鼓瑟’,矫揉造作了。这两首虽于史鉴上无考,咱们虽不曾看这些外传,不知底里,难道咱们连两本戏也没有见过不成?那三岁孩子也知道,何况咱们?”】

    从这点也可以看出,其实黛玉待人很宽厚的。紧接着探春和李纨也出来说和:

    【探春便道:“这话正是了。”

    李纨又道:“况且她原是到过这个地方的。这两件事虽无考,古往今来,以讹传讹,好事者竟故意的弄出这古迹来以愚人。

    比如那年上京的时节,单是关夫子的坟,倒见了三四处。关夫子一生事业,皆是有据的,如何又有许多的坟?自然是后来人敬爱他生前为人,只怕从这敬爱上穿凿出来,也是有的。

    及至看《广舆记》上,不止关夫子的坟多,自古来有些名望的人,坟就不少,无考的古迹更多。

    如今这两首虽无考,凡说书唱戏,甚至于求的签上皆有注批,老小男女,俗语口头,人人皆知皆说的。况且又并不是看了‘西厢’‘牡丹’的词曲,怕看了邪书。这竟无妨,只管留着。”

    宝钗听说,方罢了。】

    大家发现没有,李纨这里举的古迹的例子,也是坟,宝琴这十首诗,可以说都落在一个死字上。

    关于这两首诗所伏之事,贾母其实都有特意提到。

    此时是十月份的初雪时节,几个月后的正月元宵节的时候,有一回叫【史太君破陈腐旧套】,在这一回里,有个说书的先生讲了一个芳名叫作雏鸾的小姐,与人私会的故事,贾母便趁此批驳这小姐:

    【只一见了一个清俊的男人,不管是亲是友,便想起终身大事来,父母也忘了,书礼也忘了,鬼不成鬼,贼不成贼,那一点儿是佳人?】

    【再者,既说是世宦书香大家小姐,都知礼读书,连夫人都知书识礼,便是告老还家,自然这样大家人口不少,奶母、丫鬟、服侍小姐的人也不少,怎么这些书上,凡有这样的事,就只小姐和紧跟的一个丫鬟?】

    这里谁身边只跟一个丫鬟,就是薛家姐妹。所以贾母这话就对着李薛二人说的。宝钗身边也是只有莺儿一个丫鬟,薛姨妈还提到过有一个小丫鬟文杏,年纪还小,书中从来没出现过。

    【李、薛二人都笑说:“这正是大家的规矩,连我们家也没这些杂话给孩子们听见。”】

    书中第四十八回,薛蟠出门做生意了以后,文中讲:

    【宝钗道:“妈既有这些人作伴,不如叫菱姐姐和我作伴去。我们园里又空,夜长了,我每夜作活,越多一个人,岂不越好?”

    薛姨妈听了,笑道:“正是,我忘了,原该叫她同你去才是。我前日还同你哥哥说,文杏又小,道三不着两的,莺儿一个人,不够服侍的,还要买一个丫头来你使。”】

    从这段可以看出,薛宝钗跟薛姨妈说,要香菱跟她去做伴,主要是因为她身边丫头不够用,为了多一个做活的人。

    薛姨妈想着要再给薛宝钗买个丫鬟。

    【宝钗道:“买的不知底里,倘或走了眼,花了钱事小,没的淘气。倒是慢慢的打听着,有知道来历的,买个还罢了。”

    一面说,一面命香菱收拾了衾褥妆奁,命一个老嬷嬷并臻儿送至蘅芜苑去,然后宝钗和香菱才同回园中来。】

    也就是说薛宝钗觉得再买的怕不合适,不如用香菱又方便又划算,还是决定先用香菱。所以薛家这是把香菱当丫鬟使的意思。事实上,香菱是薛蟠的妾,妾等于小老婆,袭人未过明处,林黛玉尚且叫她一声嫂子,按理说香菱也算薛宝钗的嫂子,可是薛家却把人当丫鬟使,连丫鬟也不舍得买,这背地里精打细算抠搜的样子,看来是真的没落了,不过在外面强撑个面子罢了。

    再看宝钗怎么跟香菱说:

    【宝钗笑道:“我知道你心里羡慕这园子不是一日两日了,只是没个空儿。就每日来一趟,慌慌张张的,也没趣儿。所以趁着机会,索性住上一年,我也多个作伴的,你也遂了心。”】

    真是舌灿莲花,她可没跟香菱说是让她来做丫鬟的。香菱便信以为真了,还兴冲冲的说让宝钗教她做诗。结果宝钗说她得陇望蜀。

    【香菱笑道:“好姑娘,趁着这个工夫,你教给我作诗罢。”

    宝钗笑道:“我说你‘得陇望蜀’呢。】

    最后还是黛玉教的香菱做诗。

    香菱是薛蟠在的时候伺候薛蟠,薛蟠走了给薛宝钗当丫鬟,一刻也不闲着,后来来个夏金桂,还得受她欺辱。薛蟠打了香菱,薛姨妈就要找人牙子卖了她,薛家从来都是只把她当丫鬟对待,真是一人多用,最后要不被折磨成干血症呢。

    贾母上面的那段话就对应宝琴的《蒲东寺怀古》,以雏鸾比薛宝琴。

    《梅花观怀古其十》讲的是牡丹亭杜丽娘的故事。

    杜丽娘到后花园踏春归来,梦到一书生拿着柳枝来请她作诗,接着又将她抱至牡丹亭成就了云雨之欢。

    这一梦后,杜丽娘就得了相思病,从此愁闷消瘦,一病不起。她在弥留之际要求母亲把她葬在花园的梅树下,嘱咐丫环春香将其自画像藏在太湖石底。后其父在葬女处修建了“梅花庵观”。

    “不在梅边在柳边”,就出自杜丽娘在自画像上的题诗:

    “近者分明似俨然,远观自在若飞仙。

    他年得傍蟾宫客,不在梅边在柳边。”

    此时书生柳梦梅赴京应试,途中感风寒,卧病住进梅花庵中。游园时柳梦梅捡到杜丽娘的画像,后来柳梦梅掘墓,杜丽娘复活,两个人成就一段姻缘。

    所以书中贾母特意亲嘱惜春,把薛宝琴与梅都画进去,是以薛宝琴比杜丽娘。

    【次日雪晴。饭后,贾母又亲嘱惜春:“不管冷暖,你只画去,赶到年下,十分不能,便罢了。第一要紧把昨日琴儿和丫头、梅花,照模照样,一笔别错,快快添上。”】
新书推荐: 这只小草神是俺拾的嘞 快穿:社恐宿主她不干了 开局躲神避魔,原来我是大佬啊 逍遥尘世子 这是僵约,你是认真的吗? 致我未曾谋面的青春 破天战尊 消失的天堂?游戏开始! 皇帝宠臣?不,我一身反骨! 扶桑剑心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