两位大官

    #36#

    浙州。

    巡抚衙门。

    高大辕门,旗杆大坪,八字墙。

    这是浙州巡抚衙门的规格。

    有齐一朝,巡抚为地方最高行政长官,掌地方军、政、财三方权。

    其下又有:布政使司、提刑按察使司、都指挥使司。

    分掌地方的民政财政、司法监察、军事军马。

    另外还有总督一职,但不常设,齐朝过去的两百年担此官职者屈指可数。有设总督一职时,总督品阶高于巡抚,但其只主掌几省军事,不掺政事。

    “什么意思?这新上任的巡按还兼桐庐知县一职?这以后在浙州谁还能管得了他?”浙州提刑按察使兼都指挥使吴德鑫拿着京中送来文书,重重拍在一旁的案桌上,“上头怎么说?这人什么来头?”

    “没有。”浙州新任巡抚兼布政使张柳春摇了摇头。

    “没有是个什么意思?”吴德鑫性子急,他说了那么多就听张柳春给他回了两个字,自是有些不满。

    “上头没有说什么。”张柳春耐着性子说,“这人是皇上密诏的,上头能漏点消息告诉我们已是不易。除非等人自己拿着调任文书和兵部勘合来,不然谁也不知道他是谁。”

    “皇上这是什么意思?”吴德鑫这会儿冷静下来,试探着问,“是要继续查那事吗?”

    “什么这事那事!”张柳春忙喝住他的话,稳住声音,“我们两不过都是刚被提上来新官罢了!”

    “啊对对对。”

    见张柳春这般反应,吴德鑫知道自己问的有些过头了,可他毕竟是一省的刑名,也不杵,冷静应了一句,就转了话题:

    “除了京都那个商人送来的东西。这两日陆陆续续又收到了鲁州、饶州、晋州等地的商户以各州县的名义送来的棉衣和粮食,不多,但也够一县撑上几日了。

    “倒是靠得近又富庶的南直隶那边屁都不给一个!这是为什么?不就跟八仙桌上的灯笼,明摆着吗!”

    “这种捐赈全凭良心。”

    张柳春是个谨慎的人,话总是点到为止,听得吴德鑫很是难受。

    “你不将话说透,我说。”吴德鑫斜看了他一眼,“去年鲁州河口决堤,从浙州调粮食。一开始说好,浙州出粮,南直隶出船。结果三十万石粮食,他们就给了五十条船!要不是当时正好有北上运粮回来的空船,这赈灾的粮食就不能按时送去鲁州。当时的巡抚为此事参了他们一本。”

    说着,他拿起茶案上的水喝了口,润了润嗓子,接着说:“这事本就是他们不道德在先,可他们被参了后对于自己的错只字不提还反咬我们一口,说浙州运输延误,以致南直隶征粮、护漕等地方难上加难,更是不要脸的说这次调粮赈灾能及时完全,全是他们顶着难办好的!好嘛这下他们成了力王狂澜的英雄了……”

    “行了。扯这事干嘛!”张柳春出声打断他那张喋喋不休的嘴,若是再不阻止,这吴德鑫能将浙州和南直隶这两百年来大大小小矛盾都清算一遍。

    这话吴德鑫不爱听,有些气:“什么叫扯这事?这不是明摆着的吗?南直隶的那帮老匹夫给商人下了话,不给咱这捐!”

    “你看你这嫉恶如仇的样子。”张柳春看着他,“要是南直隶几个省真给你凑了几船粮,你一边骂他|娘一边又收他粮,你心里不膈应得慌?”

    “我……”

    吴德鑫心里那口气被他这话一堵,反倒散了,人也安静了下来,他别头看着外边,打着官腔将话接了下来:“好歹是救命的粮,浙州九个县那么多人都指望着粮食过冬呢!要是他们真运来个十艘二十搜的粮和棉衣,我膈应就膈应呗!”

    “多事之秋,万要小心啊!”张柳春懒得点破他那点心思,那十船二十船解决不了浙州的问题,倒有可能让下面那些人因分粮不均,生出事端来,那新来的巡按又不知是个什么路数,要是被他揪住错处一纸奏疏参到京里,小则罚俸,大则丢官啊!

    张柳春抬头望着堂前的梧桐树,叹了口气:“再难也就两个月了,熬过这两月,明年开春就有盼头了。”

    吴德鑫嘀咕:“开春之后就是汛期,搞不好又来一次!”

    张柳春咬牙挤出句话:“你就不能盼着点好?”

    张柳春显然是被他那句话气到了,吴德鑫识趣,也就闭了嘴。就在两人的话停下的当口,门房来报:“抚台大人,门外有人求见。”

    “谁啊?”张柳春问。

    “是从京都来的那位赵檐赵公子。”门房答。

    “他来做什么?”张柳春疑惑。

    不等门房回答,吴德鑫就怼了起来:“一省巡抚是谁想见就能见得吗?叫他在值房候着,等什么时候抚台大人有空了,再喊他。”

    吴德鑫是个鲁州汉子,人高马大,身材魁梧,又掌一省刑名,与人说话总带着点刑讯逼供的压迫感,和上官交谈时还好些,和下面的人说话自是不会收敛,更何况今日他本就有些火气,一句话说完,他的气是顺了一点,可门房却吓得大气不敢喘,怯怯地往张柳春那边看了一眼,等抚台大人开口。。

    “让他在值房候着。等我和臬台大人这儿的事结了,再传他。”张柳春知道吴德鑫是在拿门房撒气,任由他撒完火气随后顺着他的话,吩咐了下面的人,“这儿没你的事,先下去吧。”

    等人告退走远,张柳春才接着说:“这赵檐毕竟是京城来的,他爹好歹户部主事,加上这次捐款捐粮这人又入了皇上的眼,不说以后,只说当下,莫招惹他!等会儿见到了,你这脾气收敛些!”

    “户部主事顶破天六品的官,你我一个正二品一个正三品,顾忌他作甚?”吴德鑫不以为意,“说白了就是个商人。他爹那个官不就是花钱跟那些没根的人买的吗!这事谁不知道?”

    “行了!当了这么久的官,颟顸了?什么话都外说?”张柳春见他越说越不顾忌,忍不住斥了一句,接着又软了软话根,“这话你搁我这说说就得了,往外半个字都不能蹦!”

    吴德鑫见他板了脸,空吧唧两下嘴,也就没说什么了。两人都沉默了,堂中瞬间安静下来。

    俄顷,张柳春开口:“来人,去把赵檐喊来。”

    -

    桐庐县。

    空荡荡的街上,三个穿着得体的年轻人正站在屋檐下躲这阵突如其来的冰雹。

    “你怀疑那个翡翠扳指不是他的?”宋乾拧眉,“可是不是他的又有什么问题?”

    “一时说不清楚,”言福沉默片刻,像是在想什么,“但总觉得哪里怪怪的。”

    “爷这么一问,那米铺老板的扳指确实有些大。”六顺回忆,“而且他的拇指上并没有常年佩戴扳指留下的痕迹。”

    言福问:“你们觉得陈旺达缺钱吗?”

    “难说。”宋乾瞥了她一眼,“官字两张口,下面的人想要喂饱这两张口,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。”

    六顺倒和宋乾持不同意见:“陈旺达毕竟是桐庐县叫得上名的米铺老板,单看日常开销和酒局应酬,想来是不缺钱的。”

    言福不对二人的答案做出任何评价,接着又说:“还有一事,桐庐上一任知县到任两日就猝死了。就在他去世的前一天,他拜访了桐庐县大大小小十二家米铺。陈记米铺,是他去的最后一家。”

    宋乾挑眉,有些不可思议地看她:“你不会怀疑上任知县的死和那个米铺老板陈旺达有关系吧?”

    “凡是在死者生前与其接触的人,在无具体证据排除自己的嫌疑的情况下,都可列为嫌疑人。”言福这会儿出奇的平静,她看着落在地上的冰雹,声音平和,“更何况死者在与陈旺达闭门谈了半个时辰后,离开米铺,回衙门,锁门窗,中途并没再与其他人打交道,及至次日天明,衙门点卯,发现知县死了。”

    “前后两件事之间,隔了将近六个时辰。”宋乾顺着她的目光,往地上看去,“若说陈旺达和死去的知县有关系,未免有些牵强。”

    六顺琢磨了会儿:“其实对于厉害的杀手来说,锁门窗与否并不会影响事情的结果。”

    “……”

    言福沉默了,她对这个世界的高武力设定,持反对意见。

    原因无他,只因她无这等身法,须得借靠他人之力保命。

    微笑.JPG

    “猝死是一种很笼统的说法。就像落水死亡,会有意外溺水,有死后被人抛入河中伪装成溺水,有被人按在水中强迫溺水死亡等多种情况。”

    言福说着,伸手在袖袋里摸了摸,拿出一张折叠了四次的宣纸:“这是冯承的验尸报告。”

    冯承,前浙州桐庐知县,到任两日,猝死。

    她打开报告,指着其中一行:“死因只有两字猝死,却没给出造成猝死的原因或者合理的推测。这不合规矩。

    “《大齐律》中对仵作验尸的细则要求中提到,凡仵作验尸,不可凭信他人言论,须令酒醋将尸体洗净,从头至脚仔细检验,检验中需唱和验尸情况,方便记录在验尸报告上。*

    “可这份报告对验尸的情况写得极为潦草,甚至有涂改的痕迹。这是大忌,也不合规矩。

    “一个知县,到任两日死亡,仵作验尸报告中有涂改遮掩的痕迹,这些零碎的信息凑在一起,很难不让人多想。”

    闻言,六顺神色有些凝重:“爷是怀疑冯承的死,有问题?”

    “也许没问题,只是桐庐仵作的验尸水平不高,衙门上下松懈怠懒,不干事。”言福将纸给宋乾,“当然也有可能是——他杀。”

    说着,她抬眼:“烦请宋盟主将被涂掉的字,辨认复原,我想知道涂掉的是不是错别字。”

    宋乾拿过纸,对太阳举起来看了看:“这是验尸报告的原件,这类文件不应都在衙门的卷宗里吗?你人未至衙门,这些又是从哪拿的。”

    他知道言福隐瞒身份入桐庐,是为了避开官府的耳目。而调阅这些官府卷宗无疑是在暴露身份。

    这种事,言福不会做。

    那眼下这张纸是从哪来的?

    他很好奇。

    言福不知想到了什么,略略有些勉强的笑了笑:“家严将冯承之死的卷宗和调任文书一类的东西,放在了一起。”

新书推荐: 这只小草神是俺拾的嘞 快穿:社恐宿主她不干了 开局躲神避魔,原来我是大佬啊 逍遥尘世子 这是僵约,你是认真的吗? 致我未曾谋面的青春 破天战尊 消失的天堂?游戏开始! 皇帝宠臣?不,我一身反骨! 扶桑剑心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