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 3 章

    周简王五年(前581年)夏,在位十九年、勉力维护晋国霸权不坠、甚至还小有霸业成就的晋国第二十八代晋侯——晋景公‘獳’,因病薨逝于国都新田的公宫中(另一说,晋景公是在上厕所的时候不慎落入厕中,被粪水淹死的;有关此事,后续会特别重写一篇,来讲述晋景公的‘上厕所之死’)。

    晋景公薨逝后,受晋景公之命辅佐国政的晋中军将栾书和中军佐荀庚(中行庚)拥立晋太子州蒲继承晋侯之位,这就是晋国第二十九代晋侯——晋厉公。

    因为晋厉公才登晋侯之位,手中的君权和统治国家的根基还不甚牢固,所以晋厉公继任晋侯之后第一个要考虑的问题,就是尽快掌握晋国的军权,以此来压制自从联合起来灭了最强卿族:晋国赵氏(大宗)之后,就愈来愈强势的国内其余诸卿士大夫家族。

    而要顺利地掌握军权,晋厉公最好的办法就是凭借着国君的身份,命令甚至亲自带领诸卿发起对外扩张战争,然后以军队最高统帅——晋侯的名义,名正言顺地取得晋国四军的统领、指挥之权。

    根据眼下的内外实际情况,晋厉公如果想要效法父亲晋景公,再一次发动对外扩张战争,以此稳固晋国的霸业,其首要目标必然就是南方的生死大敌——曾经在当年的‘邲之战’中击败过晋国、从而登顶诸侯霸主(至少是并列之一)位置的‘蛮夷’楚国。

    周简王六年(前580年),为了在向楚国发起进攻前,能消除来自西面的威胁,晋厉公主动向晋国的另一个死敌——秦国国君秦桓公发出了会盟的请求,邀请秦桓公到两国边境上的令狐(山西临猗)会面,并举行盟誓,从而结束两国之间持续了五十年之久的敌对状态。

    对晋厉公突然提出来的会盟要求,懵懂之中的秦桓公本来都已经答应了,也亲自赶到了与令狐只有一河之隔的大河(黄河)西岸、秦国的国境边上;但当晋厉公也按照事先的约定到了令狐之后,清醒过来的秦桓公却反悔了,生怕晋厉公会趁机对自己不利。所以,秦桓公就一直停留在大河西岸,迟迟不肯渡过大河。

    晋厉公在令狐等了很久,秦桓公还是没有渡河前来,两国盟誓自然也无从谈起;无奈之下,晋厉公只得派晋国郤氏家族成员、现任上军佐郤錡的从堂叔、现任新军佐郤至的叔父、大夫郤犫渡过河去,和秦桓公在秦国的河西之地进行了歃血。

    而郤犨完成盟誓任务返回后,秦桓公再派秦国大夫史颗过河,和晋厉公在河东的令狐也进行了歃血仪式。就这样,在相互提防、戒备的前提下,秦桓公和晋厉公总算完成了这不伦不类的歃血会盟。

    即使晋、秦会盟勉强成功,但因为之前的几十年里,晋国曾无数次地欺骗、偷袭过秦国,并给秦国造成了严重的损失,两国互为仇敌已经多年;所以,秦桓公在和晋国(郤犨)会盟之后总觉得心中没底,认为晋国君臣一向没有信义,即使这次达成盟誓了,晋国早晚也会背信弃义、破坏盟约的(确实被秦桓公猜对了)。

    所以,在晋、秦‘令狐之盟’达成后还没多久,秦桓公就抢先和晋国北部的白狄部落偷偷进行了联络,约定在合适的时候共同出兵,趁着晋国将要和楚国交战时,去偷袭晋国。但秦桓公行事实在不严谨,秦国偷偷联络白狄想要偷袭晋国之事,很快就被晋厉公所知道了。

    好不容易放下面子、主动去向秦国示好、请求结盟,意在先安定西部边境后再和楚国进行争霸作战;可晋厉公没想到这一次的对秦国‘低姿态示好’举动好心没好报,秦桓公不知好歹,居然抢先下了手,暗地里交通白狄部落,预备偷袭晋国。晋厉公的嫩脸(晋厉公这时刚刚继位,还很年轻)都要被秦桓公給打肿了!

    一心要和秦国(暂时)达成和议的晋厉公,没料到秦桓公居然敢于主动破坏晋、秦盟约,私下里动手脚偷袭晋国,因此在脸面上挂不住之下恼羞成怒,当即放弃了先和楚国进行争霸战争的念头,要首先出兵去教训教训不知好歹的秦桓公。

    当然,晋厉公再狂妄骄傲,也没到了自认为可以和秦、楚两国同时开战的地步;为了避免两线作战、导致腹背受敌,晋厉公于周简王六年(前580年)亲自赶到赤棘,邀请楚共王前来会面,商讨‘晋、楚和议’的事宜;而楚共王也想暂停和晋国所进行的无休止的军事对抗,以便腾出手来彻底平定影响楚国后方稳定的江汉诸姬(周王室封在江汉平原上、楚国四周的以随国为首的姬姓诸侯国);所以,楚共王也同意和晋厉公进行会盟。

    随后在赤棘进行的会面中,晋厉公和楚共王达成了‘和议’的共识,实现了旨在让晋、楚两国停战的盟誓,双方就此罢兵;晋、楚两国也都暂时消除了来自南方(北方)的威胁(当然,这个罢兵和议的盟约不会存在很久的,晋厉公和楚共王心里都明白)。

    和楚国暂时达成了“休兵盟约”之后,晋厉公于周简王七年(前579年)派遣中军将栾书率军出征之前暗中勾结秦国、准备偷袭晋国的北方白狄部落;而栾书的此次出兵作战过程十分顺利,晋军在交刚(山西北部)打败了白狄部落,将他们彻底驱离了晋国的北部边境一线。

    南北两方面的局势都暂时稳定下来之后,在国都新田操控全局的晋厉公总算可以腾出精力和时间来,筹备发起对‘背盟’秦国的惩罚战争,去好好地教训教训秦桓公这个不长眼的世仇大敌了。

    但即使要出兵伐秦,那在名义上也需要一个站得住的理由,以使晋军的此次伐秦之役师出有名。于是,周简王八年(前578年)初,晋厉公以“诸侯之长”的身份,召集了盟友——齐、鲁、宋、卫、郑、曹、邾、滕八国的国君,自己亲自带领他们齐赴雒邑王都,一起朝拜了天子周简王,并向天子陈述了秦国‘无礼背盟、联合狄人欲偷袭晋国’之事,请天子为晋国“主持公道”。

    雒邑王都内的周天子,如今基本上就是吉祥物的地位了,不但王室本身的实际实力约等于无,就连天子及王室卿士们日常所需的生活起居费用,都需要由以晋国为首的诸侯们不定期地朝贡(施舍)才能勉强维持;要是得罪了(尚尊奉王室的)诸侯中的实际领头者——晋侯的话,那么天子和王室卿士们以后就连吃饭喝水睡觉都成问题了。

    所以,天子周简王绝对不敢得罪强大的晋国,在晋厉公前来雒邑‘朝拜’并上奏‘请天子出面主持公道’的第一时间内,就立即同意了以晋灵公为首的诸侯们所提出的的伐秦“请求”,给晋厉公将要发起的伐秦之役进行了一次‘痛快背书’。

    除此之外,周简王还很识趣地补充下达了王命,“委托”晋厉公以“侯伯”(诸侯霸主)的身份,“代天子讨伐不臣”,然后又令王室卿士刘康公、成肃公率“王师”(估计也就一、两千人)出征,“协助”晋军一起讨伐秦国。

    就这样,晋厉公具有深意的‘率诸侯朝觐天子’之举,得到了他最满意的结果——天子周简王爽快地表态,支持晋国的伐秦行动,让晋厉公的出兵有了充分的理由;而通过这一次的雒邑之行,晋厉公成功的将王室和周天子也拉到了自己一方,牢牢地掌握了出兵前的宗法、道义、舆论上的制高点。

    周简王八年(前578年)四月,为了更加掌握战前的舆论高点,晋厉公特别委派晋国大夫吕相(魏相)出使秦国,以递交外交书信的形式,毫不客气地指责秦国‘无故背盟、勾结狄人袭击盟友’,因此晋国在遭受秦国暗地里背叛的情况下,不得不宣布和秦国绝交。

    吕相递交给秦国国君秦桓公的这份外交书信,又被称为“绝秦书”;这篇文章是春秋时期,诸侯国的外交交往过程中,最为精彩的外交辞令和犀利无比的舆论攻击,开日后战国时期诸纵横家游说言辞之先河;而后世论辩推驳之术,几乎会都溯源到吕相这篇精彩的“与秦绝交书”;吕相,也被后世尊称为‘说客、策士’鼻祖。

    被吕相这篇‘颠倒黑白’的绝交书给气得七窍生烟的秦桓公,当即直接命人把吕相给轰出了秦国,然后下令和晋国绝交,并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战前的动员,将作战所需的粮草、兵马、器械全部准备到位,预备和将要前来进犯的以晋国为首的诸侯联军开战。

    吕相被驱逐出秦国、回到晋国之后,晋厉公马上按照原定计划,调动晋国四军准备伐秦,并以三朝老臣、中军将兼执政大夫栾书任领兵元帅,中军佐荀庚、上军将士燮、上军佐郤锜、下军将韩厥、下军佐荀罃、新军将赵旃、新军佐郤至等七卿也全部出动,参与此次伐秦之战。

    晋厉公如此大张旗鼓地发动四军之师出征,就是要一举荡平敢于主动挑衅冒犯霸主晋国的秦国,并以此来给其他诸侯一个深刻印象——敢于冒犯霸主者、晋国必击之。

    周简王八年(前578年)五月,做好了战前准备的晋军在栾书、荀庚、士燮、郤錡、韩厥、荀罃、赵旃、郤至的带领下,浩浩荡荡地从国都新田倾巢而出,西征“破坏盟约、拒不更正”的秦国,晋厉公本人也同时随军出征,亲自参与指挥作战;此次出征,晋厉公的座车由郤氏成员郤縠任车御,栾氏成员栾鍼则任国君的车右。

    晋军在晋厉公和栾书等人的统帅下,出征秦国。而晋国的盟友——齐、宋、卫、鲁、郑、曹、邾、滕等国也听从盟主晋国的指挥,同时出兵参与伐秦;以晋国为首的联军,其人数达到了恐怖的十二万人之多。

    伐秦联军会合出发之后,顺利地渡过了大河(黄河),驻军于秦国的麻隧(陕西泾阳);而得知联军已经进入国境后,秦桓公也不甘示弱,亲率五万秦军从国都雍城(陕西凤翔)出发,赶往了麻隧,预备迎战诸侯联军。

    晋国联军和秦军在麻隧前线相互对峙了许久,各自都小心翼翼,不敢率先发动进攻。直到在亲自随军监督的晋厉公再三催促之下,联军主帅栾书与晋国诸卿及其他的诸侯才议定了发动进攻的计划。

    随即,联军按原计划向泾河对岸的秦军发起了进攻,其中鲁军是第一个渡河的诸侯军队;栾书则用事先准备好的舟船装载着晋军源源不断地渡过泾河,和当面的秦军进行交战。在鲁、晋两国军队的激励之下,其他诸侯的军队也紧随其后、纷纷渡河向秦军发起攻击。

    诸侯联军过河后,秦桓公亲临战场,率秦军拼死抵挡,和联军展开了激战;但由于兵力上的劣势,和晋国训练有素、久经战阵的军队的步步紧逼,秦军在和联军进行了激烈的交锋后,还是抵挡不住优势联军的猛烈攻击,最终在麻隧战场上败下阵来;此役秦军大将成差及不更(秦爵号名)女父都被联军所俘获,秦军的伤亡也接近三万人;惨败之下,秦桓公只得率残军从麻隧狼狈地撤退回国都雍城。

    虽然获得了最终的胜利,但联军方面的损失也不小,包括晋国在内的各诸侯国都遭受了极大的伤亡,其中曹国国君曹宣公更是在作战中当场阵亡。

    秦军败退之后,晋厉公不肯罢休,命栾书继续率联军紧追不舍,一直追到了秦国的腹地侯丽(今陕西礼泉)附近,把秦军给彻底赶回了雍城、不敢出战后才罢休。

    至此,大获全胜的晋厉公才得意洋洋地向盟友们宣布收兵,并率诸侯联军返回了河东。而在麻隧之战中获胜后,晋厉公完全达到了自己战前所预想的目的——顺利地压制了“秦、狄、齐”三方,中其他原诸侯国几乎都成为了晋国的属国。而年轻的晋厉公凭借着连续的外战胜利,成功地恢复、稳固了晋国的国势,获得了诸侯们的敬畏和臣服,巩固了晋国的霸业,以及强化了自己‘诸侯霸主’的身份。

    随着麻隧之战的获胜,晋厉公在国内的君主权威更加地稳固,晋国的卿士家族也都拜伏于国君的威严之下;周简王十年(前576年),晋国八卿中的中军佐荀庚、新军将赵旃先后病逝,朝堂卿位出现了两个空缺;利用这个好机会,晋厉公继位后首次行使国君所拥有的人事权,对朝堂卿位做出了调整,以显示自己的君威和对晋国朝政的控制权。

    在晋厉公的亲自主持下,荀庚的嫡子、中行氏的新家主荀偃(中行偃)被提拔进入朝堂,接任上军佐,原上军佐郤錡则按惯例升为了上军将。

    而另一个出缺的卿位,晋厉公将当初参与‘令狐之盟’并立有功劳的郤氏家族成员——现任上军将郤錡从堂叔、现任新军佐郤至的叔父、晋国大夫郤犨给越次提拔,任命其为新军将,与侄子郤至一起统领晋国新军。

    经过了这次调整后,晋国朝堂上现有的卿士排名为——中军将兼执政大夫栾书、中军佐士燮、上军将郤錡、上军佐荀偃、下军将韩厥、下军佐荀罃、新军将郤犨、新军佐郤至。

    就这样,在晋国的现任八卿之中,郤氏家族成员就占据了三席——上军将郤錡、新军将郤犨、新军佐郤至;郤氏的这种局面,比当年的狐氏、赵氏,以及目前的荀氏都更加具有权势和地位、,已经属于政治能量超强的晋国侈卿家族了;而郤錡、郤犨、郤至叔侄三人,也被称为‘三郤’。

    随着‘三郤’的各入卿位,郤氏已经成为晋国又一个权势滔天的顶级贵族家族,其对晋国国政的影响力和控制力,直追当年的曾经的煊赫大族——赵氏。那么郤氏接下来的命运如何呢?
新书推荐: 这只小草神是俺拾的嘞 快穿:社恐宿主她不干了 开局躲神避魔,原来我是大佬啊 逍遥尘世子 这是僵约,你是认真的吗? 致我未曾谋面的青春 破天战尊 消失的天堂?游戏开始! 皇帝宠臣?不,我一身反骨! 扶桑剑心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