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 5 章

    “望山头”结束,要开始准备缫丝了。

    在姜芜家的蚕室外,摆放着一部木制脚踏缫丝车。这是姜芜用这段时间积累的信任值同系统换来的,说起来,还要感谢田大娘、王嫂子等人。

    姜梓站在一旁,看姐姐操作脚踏缫丝车。只见姜芜脚踩踏板,手理丝缕,动作灵巧、娴熟,随着“轧轧轧”的声响,一缕又一缕又细又白的蚕丝很快被卷到框架上……

    姜梓觉得姐姐太厉害了,他双眸晶亮,跃跃欲试。

    “阿姐,我也想要试试。”他说。

    姜芜抿唇笑了笑,小孩子就是这样,对什么都保持着天然好奇,“好呀,我来教你。”说着她起身,让姜梓坐了上去,然后教他如何操作。

    可是姜梓人小,也没有多大力气,刚才看着姐姐轻轻松松的动作,他只觉得十分费力。顾了脚踩却顾不上手动,三下两下,几缕丝都挣断了。

    他耳尖红通通的,一脸无助地看着姜芜,有些窘迫。

    姜芜难得从他脸上看到如此生动的表情,忍不住漾开笑意。

    姜梓见状,耳廓全都红透了。

    “阿姐……”他撅着嘴,有些羞恼,又有些愧疚,毕竟浪费了一些蚕茧。

    “好啦好啦,”小孩快哭了,姜芜赶紧安慰他,她指着脚踏车,道:“阿梓还小,再过两年,定能将它治的服服帖帖,别恼了,好不好?”

    “嗯。”姐姐在哄自己,姜梓情绪去的很快。

    他希望自己快快长大,可以帮到姐姐。

    姜芜柔声唤他下来,自己再坐上去继续缫丝抽茧。

    她动作很快,不一会儿,摆放蚕丝的几个竹筐中就堆满了又白又细的蚕丝,根根分明,大小均匀,看起来就像是泼了月光似的,在日头的照耀下,盈盈发光。

    与此同时,田大娘也正在自家缫丝。

    在清水村,家家户户都是既种桑养蚕,同时又进行家庭缫丝的。她们的缫丝方法,是纯手工缫丝,先煮茧,将蚕茧浸在热汤盆中,利用水和热的作用,把茧丝外围的丝胶适当膨胀和融化,待它的胶着力减弱,就用手抽丝,卷绕于丝筐上。

    田大娘把一颗颗白白的蚕茧放进早已盛有热开水的盆里,用干净的禾杆帚搅动开水盆里的蚕茧,禾杆帚与蚕茧表面相互摩擦,除去蚕层表面杂乱的绪丝。

    田大娘理出正绪,找到蚕茧的丝头,用一根筷子轻轻在锅中搅动这些丝头,按照丝头的大小,她找来差不多大小的瓷眼,用手把丝头拈合在一起穿过瓷眼。

    整个过程既繁琐又费时,日落山头,她也将将理出了一筐多一些。

    还有三分之二的蚕茧没有缫丝呢。想来还要再忙碌两日。

    其他蚕农家中也是如此,每年收第一批春茧,他们都要花三到五天的时间才能缫完,这几天时间里几乎是日夜兼程,满身疲惫。

    但一想到,缫丝结束后就可以卖钱了,他们又干劲满满。

    太阳下山,姜芜站起身来,活动了一下脖颈。

    蚕房里的蚕茧已经缫了个七七八八,明天再干一个早晨就能全部收尾了。

    她走进灶房,开始准备晚饭,今日看着空荡荡的米缸,她不再感到焦虑,只要再过几天,就能有钱买米。

    晚饭依旧简简单单,实在是除了大白菜就是碎面条,她也做不出什么花样了,所幸羽儿娘为了感谢她救了羽儿,强行给姜芜送了些鸡蛋,这在贫苦的清水村来说,已经算是非常不错的东西了。

    姜芜照例打了两个鸡蛋,往油坛里使劲刮了刮,正好,还能够炒个番茄鸡蛋。

    先把番茄切成小块,下锅炒熟,舀出备用,再把鸡蛋热油下锅,待七八分熟时,倒入番茄,不一会儿,一道简简单单的菜就弄好了。

    姜梓端着素面,就着番茄鸡蛋,依旧吃的很香。

    第二天早上,姜芜把所以的蚕茧都抽丝完毕了,总共有八个满满的竹筐,两筐干茧,六筐蚕丝,看着这些银丝,她发自内心地高兴。

    但现在还不能拿去丝行交易,还要再等两天,青水村的惯例是,等各家都缫丝结束,统一撑船去江源镇的王记丝行。

    姜芜没有闲着,她昨日就发现家里的木柴不够了,地里也该种些别的东西。

    吃过午饭,姜芜敌不过姜梓水润润的眼睛,只能带着他朝山上走去,一起去打木柴。

    路上,两人遇到了村中的程大婶,正是姜芜家的田地抵给她家的那位,这几日,各家的女子都在家中忙着缫丝,男子则忙着下田种地,大婶家里有三个女儿,所以缫丝这活儿就交给女儿们了,她则跟丈夫下田干活。

    田地离家不远,她正是回家吃午饭,一会儿还要给田里的丈夫带一份。

    看到姜芜两姐弟,大婶一愣,姜丫头不忙着缫丝,背个背篓是要去山上?

    才一天就抽完丝了,难道她家今年的蚕茧收成不好?

    可怜见的,大婶有些心疼,这半大孩子还带个小孩。

    “程大婶。”姜芜笑眯眯地和她打招呼。

    “哎,去打柴啊?”

    “是呀。”

    姜芜当然发现了程大婶的欲言又止,不过她不知道是什么事,索性也没在意。

    清水村地广人稀,后面的山林里树木非常多,姜芜捡地上的树枝,不一会儿,就捡了两捆,姜梓也抱着一小堆跟在她身后。

    姜芜没有朝深处走去,她就在能看到人迹的地方活动,背着三捆柴下山,路过一条小道,姜芜遇到了意外之喜,看着满地的草莓,姜芜非常高兴。

    想必还没人走到这里过,这些草莓又红又大,还带着水珠,姜芜摘下一个,先咬了一口,甜甜的,带着淡淡的酸味。

    她赶紧又给姜梓摘了一个。

    姜梓学着姐姐的模样,把草莓上的泥土在衣袖上擦干净,然后一口咬下。

    “好吃!”他咧开嘴笑。

    姜芜摸了摸她的脑袋,放下身上的背篓,用衣兜装了许多,然后重新背上柴火,走回家去。

    晚饭依旧是素面,只不过多一盘水灵灵的草莓。

    吃过晚饭,姜芜提着锄头去给后院的菜地翻土,如今白菜已经吃完了,明日可以洒些茄子、生菜种子。

    站在月亮低下,姜芜失笑,人生果然是不可预料的,比如说她穿越来古代种地。

    入春多雨,春雨连绵,五日时间一晃而过,清水村各家都已经缫丝结束。

    昨日傍晚,村长刘家安便到各家通知,今日辰时出发江源镇。

    姜芜一大早就起来了,此时正站在小清河渡口。

    她今日依旧穿着一身洗得发白的布衣,脚下堆了六个竹筐,其他家的多为四筐,不过此时人头攒动,她没有引起众人注意。

    大家正忙着把竹筐搬上船,姜芜看着挤压压的人群,想要等一会儿再搬上去。

    就在这时,一个青年的声音从身后响起。

    “姜妹妹。”

    她扭头望去,是刘长青。

    “长青哥。”姜芜笑着,礼貌地喊了一声。

    刘长青五官硬朗,身形高大,还带着几分青年人的稚气。

    “我,我来帮你。”看着满眼含笑的姜芜,他赶紧垂下眼眸,没待姜芜反应,就弯腰把六筐蚕丝搬上船去。

    姜芜只能赶紧跟上,不住道谢。

    青年人耳根微红,不过姜芜没有看到。

    他轻声说:“没事的,我有力气。”

    江源镇。

    王记丝行的河埠头,横七竖八停泊了许多只敞篷木船。这是好几个村的,每条船里都装满了一筐筐、一堆堆的干茧和蚕丝,把木船身压得很低。

    敞篷木船之间几乎没有空隙,船上的人都很相熟,互相跨来跨去,询看各家出了多少蚕丝。

    一漾一漾地,船舷与船舷不时地碰在一起。

    靠在河埠头上的木船,有六条是清河村的。

    刘家安站在前头的船上,指挥着村民靠上河埠,村民们气也不透一口,就往岸上搬运一个个装满干茧或蚕丝的筐子。大家使足劲,很快就把货卸完了,然后坐在河埠台阶上休息。

    前面是桃花村的人,他们正在丝行柜台和掌柜的交易。

    待他们交易结束,刘家安发现他们面色难看,似乎很不高兴,但他没有多想,走了上去。

    “干茧二百文钱,蚕丝六百文。”丝行柜台里坐着的掌柜有气无力地说道。

    “你弄错了。”刘家安强调,“我们的是干茧和白丝,不是鲜茧和土丝。”

    “哼,我还能弄错?”掌柜瞪他一眼,不屑道,“告诉你,我讲的就是干茧二百文一担,白丝六百文一担。这下听清楚了吧?”

    “什么?”刘长青他们几乎不相信自己的耳朵,心头一沉,呆住了。

    “这干茧,不是上月还卖三百文的么?”

    “我说二百文就是二百文,爱卖不卖?”掌柜的冷哼。

    “哪有你这样的,那丝绸都在涨价呢,怎么蚕桑反而跌价呢?”刘长青问。

    掌柜的冷眼看着,没有说话。

    村民们也听到了这话,身上一下子松懈下来了。不光是劲没了,心也凉了,气也泄了。

    这年头,天照应,人努力,又托着蚕花娘娘的福,风调雨顺,桑也好,蚕也壮,丝也白,好不容易比去年多产了些,还以为可以多卖点价钱,把日子过好些,把那些压得喘不过气来的债务还上,稍微透一透气。

    哪晓得,这贪财的掌柜,却是要压价。

    这不是活见鬼了么?

    “不卖了!还不如摇回去放在家里吧!”不知是从谁的嘴里喷出这样激愤的话来。

    “嗤,”王掌柜冷笑着,“你与谁斗气呢,江源镇就我一家丝行,你们要摇回去,那便摇呗,让它发灰,穷死你们。”
新书推荐: 这只小草神是俺拾的嘞 快穿:社恐宿主她不干了 开局躲神避魔,原来我是大佬啊 逍遥尘世子 这是僵约,你是认真的吗? 致我未曾谋面的青春 破天战尊 消失的天堂?游戏开始! 皇帝宠臣?不,我一身反骨! 扶桑剑心图